从芦苇丛到CBD 郑州最美的地方

来源: 2015年12月13日

12年过去了,从芦苇遍地到高楼林立,从车少人稀到车水马龙。日新月异的郑东新区,在很多人眼里是郑州发展的标杆。特别是这几天,郑东新区洒扫庭除迎嘉宾,在CBD商务内环,花团锦簇,不少人说,东区越来越像国际大都市了。□东方今报记者李凌/文邱琦/图

一个日本设计师手中的“高起点、大手笔”

周定友每次出入郑东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偶尔还会心生波澜。作为东区规划设计者黑川纪章的助手,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他见证了东区从蓝图到诞生的整个过程。

郑东新区设想并非一日之事。2000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在郑州调研时建议将107国道(如今的中州大道)以东的新东区作为重点突出出来,高起点进行规划。2001年1月的一个下午,这个新区被命名为“郑东新区”,李克强明确提出,郑东新区规划建设要高起点、大手笔。时任郑州市委书记的李克在与时任郑州市长陈义初商量以后,干脆国际招标。于是就有了黑川纪章的河南之行。

2001年10月,周定友奉黑川纪章之命前来郑州搜集资料。“那是我第一次来,如今的CBD,当时只有锈迹斑斑的铁丝网,几架废弃的破飞机,以及望不到边际的芦苇。”周定友回忆说,在黑川纪章的带领下,自己和同事,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写字楼,绘出了郑东新区的蓝图。

新规划的郑东新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比老城区还大了10平方公里。李克强听取了专题汇报后要求:城市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方案可以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最终,黑川纪章的设计方案以绝对多数票选定。

2001年底,周定友留了下来,担任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以方便与黑川纪章方面对接,后来任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做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时,黑川纪章60多岁。他在自我介绍中,提到的国外城市规划作品不多,其中郑东新区是比较得意的一个。”周定友介绍,黑川纪章将“生态城市”、“新陈代谢城市”、“共生城市”和“环形城市”这些崭新的理念应用于郑东新区的方案设计,使得郑东新区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城市。

一个中国设计人员见证着东区的发展

在这个办公楼里,东区管委会一名负责设计的工作人员王强也是感慨不已:东区变化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王强在规划设计部门工作已有10年,“我来工作时,东区已经初见成效了。”他说,对于当时规划的争论,他听到了不少。“大家都说,东区投资那么大,政府哪里有钱?”

但随着第一栋高楼的建成,第一家企业的入驻,第一家银行总部的搬迁,慢慢地,人们的议论从负面转到了正面。“这几年,东区变化太大了。”王强介绍,“这里已经成了人们宜居的地方,企业也以在这里办公而感到骄傲。”

闲暇时,王强和家人也会在郑东新区CBD漫步,放眼望去,湖水碧波荡漾,林木郁郁葱葱,高楼鳞次栉比,细瞅之,可见一楼一风格,一桥一式样,一河一景色……一些电视剧、微电影纷纷在此取景,拍婚纱照者更是络绎不绝。

汇丰、东亚、渣打等外资银行,苹果、中石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塔博曼、银泰等著名商贸企业,JW万豪、喜来登等国际一线酒店品牌……纷纷落户郑东新区,千禧广场成了东区的标志性建筑。

东区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09年4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观郑东新区时称赞说:“这是世界眼光的规划,国际招投标、市场化运作,郑东新区建设得这样宏伟,不愧新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今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郑东新区考察,在如意湖畔与群众合影时说:“这里是郑州最美的地方。”

■数说国际郑

从8万

到105万

2003年东区开建,2005年底入住人口也只有8万人。然而仅仅3年过后,到2008年底,这里的入住人口便达到了21万人,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从金水东路到东区的立交桥上变得越来越“拥堵”,越来越多在东区居住的人开始扎堆享受傍晚在如意湖畔的“夜生活”,看看这里的喷泉,到河南艺术中心听一两场高质量的音乐会,惬意无比。

截至2011年底,郑东新区入住人口再上新台阶,突破50万人,达到55万人。谁也不会想到,这一数字仅仅过了两年,便又翻了一番,截至2013年底,郑东新区入住人口达到101万。截至2014年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入驻企业3万余家,2014年全口径税收完成145亿元。

在郑州市所有区(县)中,郑东新区人口总数仅次于金水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人口城区,其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高校园区师生以及金融等高端业态高收入人员居多。大批的城市精英在这里成家立业,在这里就业、创业、兴业,成为这片热土蓬勃发展的最强劲内生力量。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