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一座学院 留住焦裕禄书记的根与魂

来源: 2015年04月14日

【写在前面的话】在河南,哪个地方随意拉一个人就是领导干部?除了领导干部会议,估计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那就是干部学院……河南有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它们与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一起,简称为“三学院三基地”。这些培养干部的摇篮,是河南两年来对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形成的,与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培训分部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它们培养哪个级别的干部、开什么课程、如何上课?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学院,探明你认为的所有秘密。□东方今报评论工作室

1.jpg

▶在兰考,一棵树和一个人、一座城联系紧密。这棵树被人称作“焦桐”。兰考人把“焦桐”视作焦裕禄的根与魂,他们希望这棵树留住焦书记的根与魂,更希望有一所干部学院,将焦书记的根与魂传向全国。焦裕禄干部学院应时而生。□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李长需/文记者沈翔/图

一棵树与一座城

4月11日上午11时40分,魏善民站在泡桐广场上,迎着阳光侃侃而谈。

“焦书记1962年12月6日来到兰考,1963年3月4日,焦书记来到这里,要带领我们翻淤盖沙贴‘膏药’,植树造林扎上‘针’。我就是这天认识焦书记的。翻淤治沙的第一筐土,就是俺俩抬的……

“焦书记比我瘦,比我低,穿得可普通,就没见过他穿新衣服,我还跟他说笑话,说咋没见过他穿新衣服,坐小吉普啊……

“后来就种泡桐,其中有一棵最矮的,当时有人提议把这棵最矮的苗扔了,可焦书记不愿意,他说这棵苗的根长,能长起来,扔了可惜,就亲手种在了一旁……”

这棵最矮的泡桐苗,如今已经52岁了,成了最老的一棵泡桐,人们喜欢称它为“焦桐”。树前,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正在静静地听魏善民所讲的这棵树跟他当年栽种人的关系。

“一棵树和一个人、一座城联系得如此紧密,50多年来仍被人们传唱,这是焦裕禄精神永恒的魅力。”在中央党校第二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结业仪式上,代表199名县委书记发言的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委书记吴世民如是说。

焦书记的根与魂

在不少人眼里,52岁的“焦桐”,成了焦裕禄精神的载体和象征。它的存在,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兰考的上空。

如今已经72岁的魏善民格外珍惜这棵树,每天都会第一个来到这里,给它扫扫地,浇浇水,施施肥……他坚持了32年;之前,38年前,是他父亲魏现堂开始了这项工作;32年前,年迈的父亲将这项工作交给了众多孩子中的老七,也就是他。并告诉他:“焦书记是好人,家在山东,累死在兰考。这棵泡桐树就是焦书记的根,是他的魂!我们得守住它!”

伴随着这棵树,魏善民从年轻人变成了老人,而这棵树,也一年年变老。泡桐树只有50年的寿命,焦桐护理得好,依旧枝繁叶茂,但它的未来并不确定。

如何留着焦书记的根和魂,兰考人曾经想过老树发新芽,再培育一棵新树苗,但最终,还是觉得,让焦家人再栽植一棵树,这更有传承的意味。

留着焦书记的根与魂,不仅仅要靠一棵树,兰考人有着更多的渴望。多年以前,兰考就想筹建一座培训学院,让这座学院和焦桐一起,留着焦书记的根与魂。

后来,河南筹建“三学院三基地”,焦裕禄干部学院应时而生,兰考和开封非常重视,平地上,一座学院开始慢慢生长。

这棵树在全国扎根

隔着一条马路,焦桐在这边,干部学院在那边。在焦桐半个世纪的风雨里,它大概不会料到自己会和一个建筑群落联系得这么紧密。

2013年8月,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并开学,一拨一拨的人,开始聚集到焦裕禄干部学院,聚集到焦桐前,瞻仰,追思,感怀。

一溜溜的小马扎,齐齐整整地摆在焦桐前,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省部级官员,无一例外地端坐在那里,听一棵树和一个人、一座城的故事。这成了焦裕禄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的保留节目。

从一棵树,到一个学院,再到众多的学员,焦书记的根与魂,就这么潜移默化地传递着。

不少学员,白天刚在这里坐过马扎,晚上掌灯时分,偷偷地溜出宿舍,走出学院的大门,来到这棵树下长久地停留。

让焦书记的根与魂不仅扎根在兰考大地,更要在全国各地扎根。这正是焦裕禄干部学院所期盼的。

建设一座学院,不仅是建设一栋栋漂亮的房子,更重要的是,还要建设一个过硬的软环境。这个软环境,就是课程的设置,这是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核心。

“我们在课程的开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焦裕禄干部学院副院长田野说,通过不断的论证,学院确立了“创特色,接地气,讲精神”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出了一批竞聘培训项目和特色课程……

“课程设置得很丰富,一环扣一环,很有感染力。”刚参加完培训的一位学员对记者说。

焦裕禄干部学院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