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才会响当当

来源: 2016年03月09日

看到一个人死磕一件事,我们会调侃他是“钻头”。讽刺不?人家骨子里奉行的是“工匠精神”,却被我们嘲笑。

从名表、电饭煲到马桶盖,甚至是只有0.03毫米厚度的冈本003极薄安全套,中国缺少了太多的“工匠精神”,所以总是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夏萍

见习记者宋雨冉

“工匠精神”引发广泛热议

自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差不多就行了”“认真你就输了”是许多人的做人做事风格,所以,我们需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

高档店里一块手表卖到十七八万元,柜台前的人还络绎不绝。这能说有钱人会“烧败”吗?为什么不反思人家的东西就是好呢?

就拿瑞士表来说,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是工匠精心打磨、专心雕琢的。正是凭着这种“工匠精神”,瑞士手表才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做什么都需要“工匠精神”

从事零件制造的90后小陶说,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是一个电焊工还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都会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绝不会敷衍。

当然,“工匠精神”肯定不只是手工业的工匠才可能有的,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催生了很多新行业。摩托车修理工需要工匠精神,软件工程师需要工匠精神,大学教授需要工匠精神,行政助理也需要工匠精神。

90后网友“雷蕾alina”说,在他的观念中,“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内心笃定而精于细节的执着,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征集

你的声音我们的责任

在这里,你可以犀利吐槽,不拘于传统,不轻信权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可以青春萌动,朝气蓬勃,独立自主,勇于开拓新思路。今年两会你最想问点啥,又想说点啥?凡是你的看法、意见、建议,你的所思、所盼、所想,都可以随时传递给我们。

方式:拨打东方今报热线电话0371-65830000;或者关注同为90后的美女小记的个人微信号xiaping789666。

我们将把你的问题传递给代表、委员及相关部门,并选择精彩提问在本报刊出。快来提问吧!你的声音,我们的责任。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