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村民一起“创业” 这位第一书记感慨“很幸运”

来源: 2016年08月02日

“过去已过去。未来,才是值得一谈之事。”这是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台词,对于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的村民来说,他们的未来会更美好。

匥兟民私下面对记者,不断数出这里驻村第一书记办的那些实事儿,不善言谈的他们眼中露着满满的真切。

口碑,或许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最大的欣慰。这种欣慰,张磊得到了。从河南省工商联组织部的副部长,到洛宁高湾村的第一书记,张磊用接近1年的驻村时光,让高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东方今报记者肖萌/文

邱琦/图

地点: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

时间:7月28日下午3点~7月29日下午3点

7月28日

15点

省道S319穿过高湾村的村口,这条通往县城的大道旁边,如今落户着一个农业合作社,上面写着“河南省工商联定点……”下午3点,张磊在合作社里忙活着。

一片杨树林中被拉上了一张巨大遮阳网,网下摆着排排木架,每个木架上摆放着正在努力发育的香菇……香菇是这家农业合作社的主要产物,而这家合作社是如今高湾的主要产业。

“与旱地为邻,与荒滩为邻。”这是张磊在去年8月份刚驻村时对高湾的评价。风景不算秀丽,水资源也有些匮乏,丘陵之间的耕地也不多,这样的高湾要想脱贫,咋办?“选好一个产业”成了张磊驻村来最大的心事。

或许是村中自然生长的白杨给了张磊灵感,他开始研究起来“林下种植经济”。而香菇成为一种“实验品”。

对于高湾村人来说,吃香菇不陌生,但种香菇可就犯了难。从来是与小麦玉米打交道的村民,没人接触过香菇种植这样的“高科技”。

“不敢种,也不想种,一是怕扎本后万一不中了咋办,二是我知道种香菇累、脏,所以不想干。”说这话的王洪民如今已经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作为全村“首富”的他在村子里有着自己的“产业”,加油站、小卖店、农资站……而这样的能人成为张磊第一个说服的对象。

在传统农村,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和村民之间带动有着很大关系。张磊也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说通王洪民,他开始了“软磨硬泡”。

“天天去他家,晚上去,白天去,得让他想透。”张磊不断的游说源自对种植香菇的信心,他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每斤香菇的价钱是现在粮食的几十倍。

17点

下午5点,张磊和王洪民等人在合作社的大型冷库忙碌着。冷藏香菇的冷库是上个月来高湾考察帮扶的河南晋商商会捐赠的。

“企业资源是工商联的优势之一。种植香菇的菌种,由三门峡和西峡两家专业食用菌加工生产的大公司捐赠,而两家企业的老总还愿意亲自到村指导技术,答应回收,给出了可观的保底价格……”张磊说。

当初张磊承诺的“美好”如今都已成了现实。

“创业”路上,王洪民还找来了“合伙人”——在县城打工的装修工、曾在浙江国企工作的电焊工、贫困户……去年11月,高湾村6个不同身份的爷们儿,成立了香菇合作社的创始团队,而张磊则是他们背后的“军师”。

“6个人加上企业投资,一共集资了31万元。这让我们的大棚有了雏形。”张磊说,这不是6个人的,这个食用菌合作社是目前高湾的第一个产业,全村土地流转20亩,现在有30户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了合作社。忙时大家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有40元左右的工钱,而到年底大家还能分红。

今年6月,第一批香菇“出炉”了,首批1400斤的“实验”品,3天内竟然销售一空。“当时我还担心销量,实在不行就给帮扶我们的企业,但没想到,仅仅是在县城卖,3天竟然卖光。”张磊说,这是村民们第一次拿到“创业”的回报,那份激动让他们对今后的香菇有了信心。

19点

恰逢临近八一建军节,曾有多年部队生活工作经历的张磊对这个节日“情有独钟”。晚上7点,他将村里曾经的老战士聚集在了一起,提前给他们过个节。

在村部的会议室里,老人们坐在了一起,话家常,论回忆,还说起了如今村子的变化。让老人们感触的是,这样的聚会曾经并不多,不是因为感情不够,而是之前的高湾,连一个像样的村部也没有。

“村子得先建‘阵地’,刚来的时候村里没有村部,我们单位大力支持,在村室建设里投入资金20多万元,维修、换门窗,现在的村部有农家书屋、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监控室……现在这样的硬件环境,可以排到全乡前两位。”张磊介绍,高湾村现在村部的位置曾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村小学,年久失修。6个年级只有5间教室,上课的时候得轮换着上。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已成危房的小学当然不能再让孩子们用。

“在我驻村前,工商联带着企业家来村里帮扶,郑州古玩城的董事长给村子捐赠了130多万用于建学校。”

在如今高湾的村口,高湾小学的四层天蓝色楼房格外引人注目,水泥操场、健身器材、崭新教室、电子黑板、电脑用具……一切让这所小学看起来那么先进。

“高湾小学如今不仅是全乡最好的小学,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洛宁硬件最好的小学。我们现在学校都感觉有招生压力,其他村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我们村。”张磊说。

20点

农村也得有“夜生活”。晚上8点,村中老人那场“慰问会”还未结束,村部后面的活动广场上,时尚的广场舞音乐就已经响起,伴随着动感闪烁的灯光,瞬间聚集了很多人。

这片紧邻着村部的空地是张磊打造的文化广场。标准的篮球架、一排健身器材、现代化的水冲厕所,还有明亮的灯光,这一切成了在炎炎夏日吸引高湾人聚会纳凉的最佳去处。

“这儿曾是荒废小学的操场,我来的时候荒草丛生,有半人高。老百姓没有健身娱乐的地方,我们重新把它进行改造,还弄了全村唯一的水冲厕所,协调了健身器材,现在已经成为全村重要的活动场所了。”张磊说。

一段劲歌舞曲之后,舒缓音乐响起,没想到村民们竟换了风格,跳起了交际舞。这样的时髦恐怕在农村并不多见。有些村民或许因为“内敛”并没有参与其中,更多的是站在路灯下看着,笑着。

“这样的场面现在天天都在上演,但在我刚来的时候不敢想象。”张磊说,在他刚驻村时,高湾村的每个夜晚都是在黑夜中度过,有路灯却不亮,原因是怕费电。

“穷”到连电费都交不起,张磊对高湾村的贫穷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样的基础设施改造也被排上了日程。

利用河南省工商联的平台,一家企业对高湾捐助了太阳能路灯。“现在的高湾村每天晚上都是亮堂堂的,之前一到晚上村里没人出来,现在大家都是晚上出来散步,如果不是张书记,这路灯估计还得几年用不起呢。”村民王小兵说。

10点

7月29日

去年8月底,张磊来到高湾时,全村还有81户贫困户,今年5月洛宁县进行了精准识别“回头看”,现在村里还有43户,其中36户是预脱贫的,现在真正贫困户是7户,今年高湾村要全村脱贫。

虽然村中的贫困户已经不多,但每天上午10点,张磊还是要进行“惯例动作”——走访贫困户。

面对张磊的走访,48岁的贫困户王耀旭已经习惯,但每次见张磊他还是有些激动。去年刚借钱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王耀旭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家中大女儿在东北读大学,高昂的学费和医疗费拖垮了整个家庭。

张磊将王耀旭家纳入了食用菌合作社,他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而王耀旭的爱人则在村部打扫卫生。

“张书记用自己的工资,支付王耀旭爱人的工资啊。今年省里给第一书记们都有3万块钱的个人经费,但张书记领到的第一天就把这3万块钱交到村里,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王洪民说,自己如今对张磊很是“佩服”。

“通过解决热点难点,群众就会对你更加信任。”张磊说。

啥是高湾的热点?高湾村是洛宁最东边的村,和宜阳县最西边的村紧挨,两县相邻治安不太好,在张磊驻村的第一天,群众就反映出了这个最大的热点。

“他们问,能不能在村里装监控。我回到工商联,就给梁静主席汇报,她当时就打了电话协调企业家,企业家二话不说,就决定拿出8万块钱给村里装监控。如今的高湾村一共装了34个监控设备,可以说进村后,从村头到村尾都在我们的监控范围内。”

解决了热点,那难点是啥?张磊说,村里的耕地一直是种小麦,每到抽穗时期病虫害最多,上千亩田地如果用人工喷洒农药特别费事。

“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而我们企业中有专门做无人机的,今年4月份他们免费来作业两天,给全村的小麦全部喷洒,正因如此,村里的小麦今年大丰收,这也是全县的首例。”

15

“选好了一个产业,如今高湾也算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了。”张磊口中说的产业不仅仅是香菇,还有农民传统的耕地。

下午3点,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张磊和村支书一起来到了村里的稻谷地里。这里曾经种植着大片的小麦和玉米,而如今则全部生长着谷子,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

“转变的过程很难,把老百姓的思想给解放是最重要的。”张磊曾把村民们聚在一起,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种谷子需要多少钱,出多少力,用多少费……“收入是玉米的两倍,而且人工还省事,更何况还联系有企业来收购这些稻谷。”

“很幸运”,张磊的想法和决定被高湾村民接受,而他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出“高湾三年脱贫规划”,如今规划中写到的基本已经完成,而三年的时间仅过去了三分之一。

驻村干部的单位是他们的保障后盾,张磊把如今高湾村的很多改变归于工商联“无与伦比”的平台上。“企业家给我传递的是鼓励和动力。我驻村以来,企业家们给我们这个村捐款捐物已经达到了189万元。就拿敬老方面,一个商会在今年春节,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一床羊绒被,上周另一个企业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人一台治疗仪,还给村卫生室捐赠了一个老年病康疗中心……”

张磊说自己很庆幸,因为能在扶贫攻坚这样大背景下,有这样出力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人人都有。

“既然来了,就真正干出点样子来,我们平台这么好,也能让企业家真正发挥自己的责任。我们现在做了一点点,但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将来村子会一步步走得更扎实。”张磊憧憬着高湾的未来。在他看来,未来的高湾一定会是一个小康村,因为这里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这里的群众对脱贫的信心、意愿也越来越强,而这一切,将让高湾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