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悠然终归自然—宋承恩山水画赏析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4年02月18日

  

       宋承恩

  1999年生于河南郑州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

  河南省唐玉润书画院成员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云深不知处》荣获学校优秀毕业创作奖

  作品《秋韵》在“喜迎二十大”翰墨润中原——郑州市美术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作品《秘境甘南》《秋韵》《溪山清音》分别荣获河南省新人新作优秀奖

  2024年2月在河南郑州举办宋承恩山水画展
 

  【宋承恩山水作品赏】



  癸卯仲冬,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宋承恩,持他三十余幅作品过我。余披阅细品,斯觉醒目,舒心提神。作品以一贯之为水墨体验,呈现为浑然悠然终归自然的刚柔相济气息凤范。斯觉心意畅然,故以此文予以分析,概解如下。



  华夏传统文化精神所承载的山水画表意境界

  “文以载道”。中国画的特性,所彰显的是华夏文化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华夏民族精神,作用于绘画表现范畴的内涵及其外在形势的特性。无论人物、花鸟、山水无不如此。这是中国画和西画的“再现”性与中国画“表现”性的根本区别。承恩作品,无论竖抽、横幅、小品,不无二致地统一体验为水墨的质量,其线条节律,墨分五色,以笔领线、施墨赋色,还是起承转合的程序、黑白分割关系,其内蕴的都是道学的“无中生有”“知道雄守雌”交合相生“天人合一”的华夏传统哲学的万物万事生成原理。其作用于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承转合的作用点和作用力的哲学精神,对于山水客体体现的人文理义的审美观念在作品中的体验。这是华夏文化“道为体”, “儒为用”的艺术表现原理。由此看来,承恩作品有着文人义、文化意、人格情作用于他作品表现的宽泛性和深遂性。若是资深的名画家的如此表现境界,不以为奇。而承恩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绘画学子,其作品中蕴有如此传统文化精神作用于山水笔墨审美的文人画风跃然纸上,着实,可以看出他对文化的修养。领悟与笔墨艺术的互为因果体现如此,这不能不使笔者骇然,敬佩之。





  传统山水画历史演绎脉络的融会贯通

  欣赏承恩作品的星墨的勾描,皴擦点染,用笔方法,黑白分割的程序,施墨的浓淡干湿焦五色与宫商角征羽五音节律的相应技艺,是可圈可点,而经营布置关系也明显地表现为“大山水观”三远观的荆关北方秦龙风骨与“董巨”南方“风雨烟岚”韵情的刚柔相济互融的格调。从中,可会承恩对传统山画的五代风骨,宋代表意,元明干湿笔名家圣哲的经典山水作品临摹的痕迹。其中,比较明显地带有北方大山水观,宋代现实主义山水表意,元代焦墨浑厚,明清韵然的布置经营风韵体验。从中可意会承恩对历代经典画临摹的竖向承接。横向兼容的探索和山水领悟的聪慧。这不能不使笔者有了对这个年轻学子叹为观止的感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为一”的表意性境界

  西画的“再现性”,当为再现自然的写实性,而中国的“表现性”,是为表现自然的“表意性”特征。这是中西方绘画不同性质的分水岭。表意性的“物我为一”境界,是道学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华夏哲学思想的阐释,尤其是山水画体现得最为充分。西画“再现性”说的是对自然的客观性描摹,而“表意性”说的是人对自然感受的心理情感,哲理的心机,即老子、庄子、王阳明“心学”的哲理智慧。西方的“再现”,所强调的是指绘画的写实如“写生”概念,而中国绘画的表意所强调的是人从对自然物象中感受和觉悟的心境观念和情感的审美归旨,称之为“外师之造化”。“中得心源”的“天人合一”哲理审美体现。所以,不称为“写生”,而称之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旨归。此是西画的“写生”与中国画“师造化”的区别点。

  承恩的山水作品,与其父亲宋惠君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异曲同工之象。审视他的山水,偏种于小写意水墨程序,其外师造化的功底。从山水外在之象的表现看,可见其偏重于表现嵩山,太行山,大别山及黄河、淮河物象的大量描摹,取舍有着丰富的笔墨功底。而从其作品内在文韵上,又明显地表现于他对客观物象所感受、理解作用于他用笔施墨的心意、情感在笔墨形式上自得心源的颖悟所体验的心机程序。故而,作品显见了他“外师造化”的笔墨功力的宽泛性,与心境“中得心源”的深邃性,实证了他作品自我语汇定位的个性程序。故而表现了外在客观物象,与内在文化思辨互为因果所呈现出的主观的个性作品风格特征。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学子,达到如此的山水表现基础,可见其心机的天赋智慧。是此乃笔者拙见。









  心正、气永、意深、韵逸的格调

  披阅承恩作品,愚见,其笔墨所用,路子正。他恪守传统山水画的水墨观,体验出墨之浓淡干湿焦墨五色,与宫商角征羽五音相为因果关系认知,蓄有诗情画意的气息,生发了刚柔相济的质量,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理作用于笔墨程序,体验出“物我为一”的国画山水生命的人文精神,容以意会的哲思纳国画审美的结点,呈现出“表意性”的作品旨归,以心境高度自由的忘我心理经营作品形式,是其笔墨活性生生所幻化的作品气韵不息,使山水生命与人格精神高度自由的作品韵律逸发。这里,笔者不是说承恩的作品艺术风格达到了多么高的境界,只是认为,这么一个二十多岁,步入中国画创作的域界,以对中国画表现元素为作品体现,打下了实实在在的基础。且有相当的体验,这就十分可贵了。路子正,他以做学问的态度从艺心态一步一步扎实前行,说明这是他起点的基石。笔者想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八五”文化新潮涌现以来,由于“西化”文化观念对我民族文化理念的侵蚀,美术界也出现了外国月亮圆,打着所谓开放的旗号,削弱甚至丢弃异化中国文化精神,歪风邪气也侵入到美术界,出现了由“拜物”至上的作品创作与经营歪路。十分可怕的,侵蚀不少青少年的艺术价值观,出现了弃本求末,不伦不类的作品,不仅污染了艺术界,也侵蚀了社会的可怕危害作用。可喜的是,随着“十八大”及至“二十大”以来,拨乱反正的正风正气涌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风发弘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大社会国家的战略,登上了世界话语权的舞台,社会的风正气清,精神昂扬,政通人和,也理所当然地影响到艺术界。这对艺术界带来了正本清源机遇。一些青年书画家,恰逢其时,亦是艺术界感召社会的时代责任。所以,对宋承恩这样的青年艺术人才,应当肯定鼓励,鞭策扶持,促使青年艺术家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骨干人才队伍。此亦为笔者本人之意也!

  高秀林

  (文艺评论家,国家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人)

  葵卯年仲冬,笔于郑州清和斋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