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锐评丨西湖边柳树换月季,为何会“撩拨”公众情绪

来源: 大象新闻 2022年05月12日

大象新闻评论员 陈思

5月11日,杭州西湖边七棵柳树被移走并换种成月季花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话题一度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榜。傍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换种月季花只是暂时的,柳树是因生长状态不好被移走,随后还将选择合适的柳树进行补种,“可能无法一下子有‘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希望大家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

西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即使素未谋面,它也是很多人心底一个氤氲的旧梦。所以西湖7棵柳树的境遇,才会如此让全国网友挂怀。

对很多人来说,缺少柳树的西湖,是不完整的。

西湖没有雪域高原的壮美,没有碧海长空的辽阔,也没有重峦叠嶂的雄奇,但它是苏小小埋骨、白娘子乘船、苏东坡植柳的西湖。它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早已是一个波光粼粼、杨柳依依、鸟鸣啾啾、宝塔巍巍、星月寂寂交相辉映的融合意象。而西湖与杨柳,在诗词里尤为水乳交融。垂柳之于西湖,如同长刘海之于中年人,留着,就是仅存的少年感,薅下来,就是尴尬的天际线。没有柳树,“柳浪闻莺”又何以附着?

虽然事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文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告知了市民柳树的生长状态不佳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这一公告仍然算不上完整回答了公众的疑问。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挂营养液或修剪上方悬铃木保证柳树生长状态恢复?比如为何老柳树移走了一个多月,依然没有补栽新柳树?

西湖断桥边的七棵柳树的去留牵动者公众的情绪,除了因为对柳树本身的喜爱之外,还隐含着一种,对景区管理绕过公众知情权的不满。

既然西湖景区在公告中也表示,柳树“每一棵都是宝贝,对于广大市民游客而言也同样是心中的宝贝。”那么在相关决策出台之前,为什么不先征求公众的意见呢?那么在相关决策做出后,为什么不能及时向公众公布呢?如果没有理清楚这些问题,那么这份迟来的“情况说明”,怎么看都可能隐含着“舆论灭火”的目的。

老百姓的知情权,不仅是“需要”,更是“必要”,如果公共事务的管理可以轻易绕过公众知情权,那么7棵柳树的境遇,会不会变成西湖所有柳树的境遇呢?

秀美的西湖是磅礴的交响曲,依依杨柳,就是期间缠绵悱恻的弦乐。演奏好这首袅袅千年的绝唱,不妨多听一些“观众”的声音。在关乎公众情感和利益的事务上,不妨多一些“问计于民”。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