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年09月15日

    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报名招录比例达到68∶1,但是,对于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来说,近几年招聘岗位不减反增,却少有考公人问津,岗位也总是空缺。

    “今年本来有五六个人报名,还是来自不错的大学,结果最后全缺考了,一个都不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张晓刚所长坦言,“今年各个地方、省所增加了很多编制名额,所以内地条件好的地方招的人越多,就更没人往我们这来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敦煌研究院也无可奈何。

    让情怀不是负担 才能招得来人才

    □评论员 陈思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编制岗位招不到人,既是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考古等对口专业,本就是大学里的冷门专业,再加上敦煌地处大西北,交通生活多有不便,毕业生们自然入职的热情度不高。

    从具体招聘细则来看,对应聘人员要求的条件也较高,只有“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才能参与应聘。而“双一流”和八大美院的硕士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中已经很具竞争力,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情怀和抱负,估计他们中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往大城市打拼。

    考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事业。可以暂时招不到人,但是不能后继无人。

    要打破“招不到人”的问题,就需要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先理清为什么人才不愿来、为什么人才留不下的问题。弄清楚是待遇问题,还是成长空间问题,抑或是生活配套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让留下不仅是“奉献”,让情怀不是负担,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才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

    ■网友热议

    @英子的碎碎念:

    硕士,双一流大学,八大美院,满足这个条件的,确实很小概率会选择这个岗位了吧。这个岗位但凡要求稍微低一点,也会有人的吧。不过,考古专业的历史责任重大,所以要担起这份工作的人,也必须有超强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

    @爱吃鸡腿的狗狗:

    早知道当年学考古了,现在这个专业考公卷死。

    @穆旦先生:

    敦煌考古,浮躁的人做不来,爱动的人做不来,追名逐利的人更做不来,要带着虔诚的心。

    @茉门lm:

    把薪资待遇提上去,分分钟一堆人报名。

    @铁与火-白孟宸:

    要灵活解决这方面问题,包括定期的人员流动还有引入基金会等手段,在鼓励牺牲和奉献的同时,总要尽力解决现实问题。

    @忆长安1015:

    其实完全可以本地高中毕业生委培,本地人留下的可能性总比外地人高吧。

    @赫宝吃糖:

    给出的待遇与门槛,优秀的人看不上,普通人配不上。要想招顶尖人才,就提高待遇;要想招更多的人,就下调门槛。

    @公考讲师刘文波:

    但凡敢放开专业限制,或者设置临近专业都可以报,敦煌考古马上就能感受到全国考生的热情。在这个连西藏阿里都不会被放过的年代,敦煌不要这么死板嘛。你敢放开,小伙伴们就敢扑上去!

    @原来是海绵锅:

    岗位要求专业性高,能达到要求的人又不会去敦煌,除非真的有热爱敦煌考古的牛人。

    @八喜丸子嘎:

    说降低标准招三不限的好搞笑啊,这本来就是一个术业有专攻的工作,招不到人只能说攻读这方面的人少,或者地理环境工作待遇留不住人,但这不是降低招聘的理由,不然你什么都不会,招你去干吗?破坏文物吗?

    @jerolyn_:

     想想看全国有多少学校有资格开设考古专业的?这些学校又有多少人毕业以后会从事专业工作的?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愿意背井离乡为了这个编制呢?

    @Very-love:

    我就是甘肃某高校敦煌专业硕士,作为一个本地人,一般相关专业本科除非家在那边否则也不愿意一直留在那边,一般的硕博更是有更好的机会,大部分人也不会留在那儿,虽然我也非常喜欢敦煌文化,但是待遇和环境才是关键因素。

    @米米米米米米米安:

    考古要秉持着对于历史的绝对热爱,守得住根本考不出结果的寂寞,真的难死。

    @德国Kirisa2017:

     不要让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只有热情,梦想需要照进现实。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