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卡今日下线 健康码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年12月14日

健康码防疫功能已削弱

    健康码与行程卡一样,诞生于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服务防疫大局,个人对自己的隐私信息做了一定程度的让渡,允许相关部门读取自己的个人信息。健康码成为个人出行的健康凭证,为精准防疫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新十条公布,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健康码,健康码在防疫中的作用进一步削弱。这为健康码下线提供了可能。

    健康码存在被滥用的可能

    网友希望健康码下线,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其被滥用。

    健康码存储着个人的身份证号、人脸信息、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这么多信息被掌控,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

    比如,最近媒体就曝光了一种健康码骗局。诈骗分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健康码存在异常,要求受害人速速前往公安机关核查。受害人相信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至“公安局”进行线上调查,随后“公安人员”称在核查行程时发现受害人有几笔异常经济交易,怀疑与一起洗钱案有关,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清查资金洗清嫌疑,进而骗取钱财。

    健康码在疫情精准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健康码所蕴含的大量敏感个人信息一旦被滥用或者泄露,将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利益。健康码一旦被某些部门或个人滥用,变成对群众人身控制的“电子镣铐”,将是对群众人身权利的侵害。在不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与其让渡个人权利从而被不法侵害,不如把权利还给个人,避免健康码被滥用。

    隐私数据应妥善处置

    目前,健康码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但并未完全消失。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可能还需要查验健康码。新十条规定,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这些地方也可能需要查验健康码。

    钟南山院士曾预测,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有可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到那时,健康码在防疫中失去意义,能否下线?

    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在疫情结束后,让健康码彻底从生活中消失,再也不见。

    在这方面,广西、安徽等地方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用,疫情结束后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广西还要求,接入单位在退出健康码系统时,需销毁系统所储存的用户个人信息、疫苗接种信息、行程信息、核酸检测信息历史记录等一切相关信息,并且签署《健康码下线协议》,提交至相关部门。

    健康码能否华丽转身?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过去几年中,政府在推行健康码的过程中搭建的数据架构和技术基础设施,也没有必要完全废弃,健康码对数字社会的演进功不可没,未来也可以变身,从原来的“管控”转向“服务”。以前但凡需要我们带卡或带证的场景,未来都可以用这个电子码来代替。

    这方面,上海的“随申码”比较有远见,在设立之初就没有叫“健康码”,就是已经考虑到了疫情结束后可以用作市民的个人电子身份证或电子ID,用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医、办事、进出博物馆图书馆等,未来还可以延展到更多公共服务领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健康码要实现这样的转身,前提是需要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按照最少必要原则进行严格地保护。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