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冠撕裂的社会认知如何弥合?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2年12月22日

过去阳了出去工作是犯罪,现在阳了出去工作是可贵。

    新闻报道出来后,网上分成两派:一方认为,李兰娟院士早就说过,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生活还得继续,无症状感染者有外出工作谋生的权利。另一方认为,这是人为把病毒带到社会上传播,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无症状感染者外出工作,将会感染给正常人,这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带回家,会给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带来很大威胁。

    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正在撕裂社会认知。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分歧,三年时间,没有缩小,反而有加大之势。特别是优化防疫政策之后,社会上确诊病例增多,有些人怀念之前的封控;有些人称自己虽然阳了,但仍然坚持“放开”。

    事实上,“新十条”后,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那时候起 ,就已经无法确定社会上流动的人员哪一个是阳性。随着社会面流动,越来越多的人阳了,无法否认的现实是:医疗人员、快递小哥等岗位上,早就有人带病坚持工作了。

    今天呼吁无症状感染者上班,无非是把这个早已默认的事挑明了。掩耳盗铃掩盖不了事实,那些反对无症状感染者上班的人,其实有点自欺欺人。

    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阳了之后活动在社会上的人,会越来越多。不查验核酸,电影院、饭店、酒店、菜市场这些日常人员密集的场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阳性病人。如果你害怕病毒,就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要反对那些为生计而被迫出来工作的人,也不要责骂那些不怕病毒,不愿困在家里的热爱自由的人。

    要弥合被新冠撕裂的认知,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是,无论是封控派还是放开派,对彼此多一些包容,尊重彼此的选择,不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他人,也许是弥合社会撕裂的可行之举。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