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接受相亲了 是因为相亲变得“友好”了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年02月01日

    年轻人的风吹草动,落入长辈眼中,就是惊涛骇浪。

    最近,“年轻人”的相关话题数次登上热搜,最近一条再次引起热议的话题是“为什么年轻人开始接受相亲了”。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完全可以反问一句:年轻人什么时候抵触相亲了?

    如果你给大龄女青年介绍的是李现肖战王一博,她们会不梳洗打扮吗?如果你给早秃男青年介绍的是迪丽热巴古力娜扎,他们会不积极赴约吗?换句话说,年轻人相亲,是对爱情抱有美好期待,而不是要对“低质”相亲对象照单全收。

    年轻人开始接受相亲了,不仅是年轻人变了,更是因为“相亲”变了。

    以前的相亲活动,多是媒婆或是婚介所牵线,见面议亲时还有双方父母在场。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两个年轻人如果不是内心强大的社交达人,就只能脚趾抠地尬聊。这种“窒息”的氛围之下,询问也容易变成盘问,交流也难以交心,往往成功率不高。

    而传统一对一的相亲模式之下,想遇见合适的那一位,又免不了要一个个、一次次的见面。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自然滋生抵触情绪。所以那时很多人,能自由恋爱,就绝不相亲。

    而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没有条件和精力去慢慢接触、寻找心仪的另一半。特别是最近20年,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相亲的需求都在翻倍上升。巨大的需求之下,我国的婚恋市场也同步蓬勃发展。

    网页中的世纪佳缘,电视里的《非诚勿扰》,综艺里的甜蜜“恋综”,手机里的交友软件……这些新事物,激发着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培育着他们的婚姻观,也重构了他们对相亲的认知。

    原来相亲除了家长安排、利益交换,还可以是咖啡馆里的私密交谈;原来相亲除了低效约见,还可以根据性格特点被大数据精准匹配;原来相亲除了去女方家里,还可以是集体轰趴、竞技“飞盘”……基于三观一致,基于性格匹配,基于兴趣爱好也基于形式的合理高效,相亲成功率也在提高。

    时代在变,需求在变,服务在变,产品也在变。在尊重、友好的氛围中,期待着爱情的年轻人,有什么理由不愿意在新的相亲模式中相见?

    ■热议

    @卡执控:相亲这件事年轻时会抗拒,总幻想有爱情自己撞上门,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大点之后发现相亲也只是多了个认识的途径,多了条一见钟情或者日久生情的机会而已,而且还提前筛选了一些条件。

    @被智障整无语了:别催婚了,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都一身反骨吗?

    @M念敏:呃,我觉得年轻人开始接受单身了呢?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