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留学就是不爱国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年07月13日

    现在高考学子们的志愿填报已经结束了,都在静静等待心仪的大学为自己打开大门。这一阵子,有些自媒体忽悠出了一个“报考更爱国的大学”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话题。他们以清华、北大等高校毕业生的出国留学率高为不爱国的“罪证”。吓得好多高校出来辟谣,清华大学说,2018年到2022年的数据显示,本校毕业生出国留学率最高年份为16.5%,并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

    其实,这种辟谣相当于默认了留学率即为“爱国指数”,意思是我们的留学率并不高,所以很爱国。连年下降,就说明越来越爱国。这正中这类别有用心的自媒体下怀。

    实际上,很多人从高中开始,就离开自己的村庄、城市到外地求学。这一去,往往就意味着远离故土、家乡。至于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更多的可能就是离开自己的出生地了。我们能说这些人不爱村、不爱县、不爱省吗?

    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清政府就选派很多留学生出国,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了民国时期,家境殷实的家庭,也经常送子女们到海外留学。像蔡元培、季羡林、陈寅恪这些大家都有留学经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弃医从文,这大家都知道,能说鲁迅不爱国吗?中国共产党的开创者之一李大钊,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后来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包括新中国的开创者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少人也都有海外勤工俭学的经历。我们能说他们不爱国吗?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留学生,有自费的,也有公费的。有人学成归国,投身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有人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良好环境,在当地成就了一番事业;更有人利用自己的成功、成名后的影响力,为祖国输送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资金。

    我国的留学政策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别说留学了,就是定居海外,也符合中国政策。非要说“留学就是不爱国”,那不是和国家政策对着干嘛。

    爱国不需要条件,但是为祖国做贡献却需要资本。我们要承认在某些领域,我们的教育还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开阔眼界、丰富见识,掌握报效社会的资本,成为真正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把爱国情感变成实实在在的贡献,这比空喊口号不是强一百倍吗?

    最后,我们一起来温习一句话“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想出国留学的人,你怕什么呢?

    ■热议

    @心思猜不透agr:

    我觉得爱国的人不管身处何地,他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心。

    @胡锡进:

    拿清华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比例高”和那些留学生回国的“比例低”来给整个清华扣“不爱国”的帽子,同样荒唐,而且是一种极端主义。

    @暗夜永咒曲:

    一些专业本来就是你出去见多识广才能精进。闭门造车有什么前途?这个比例反而我觉得清华很强,你出来看了,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是什么样子,应该怎么做,往哪里使劲。

    @刀叔爱吹牛:

    “打爱国牌”实际上为了流量“恰爱国饭”。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