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军餐”有烟笋炒肉: 红色教育谨防噱头和作秀

来源: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2023年09月13日

       红军当年吃什么?印象最深的是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红军战士食不果腹,挖草根,吃树皮。许多人不是战死沙场,而是饿死在路上。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某高校在新生军训期间推出了“红军餐”,内容为烟笋炒肉、红薯叶、南瓜汤,配以窝窝头、玉米、红薯三选二,每份售价10元,意在提醒大学生:“艰苦岁月永不忘,忆苦思甜志昂扬。”

    忆苦思甜,开展红色教育,出发点很好,但推出所谓的“红军餐”却值得探讨。

    且不说烟笋炒肉,恐怕没有几位红军吃过。单就红薯、南瓜、玉米,时代变了,这些粗粮如今在城市的餐桌已成为“香饽饽”。学生们喜欢吃,更多的因素是在尝鲜。如果硬要拔高说是“苦”,说是红军餐,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想以此来教育学生,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乃至广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成为热潮。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股潮流中,有不少形式主义的影子。

    有的单位组织参观红色旧址,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拍集体照片,合影结束后,就开始自由活动,游山玩水。

    凡此种种虚招假式,与红色教育精神背道而驰,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红色教育传承的是红色精神,突出的是个“红”字,不能变味变色;目的是个“实”字,为的是让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教育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得有适合新时期、新人群、新特点的新办法,要春风化雨,自然而然,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用一些噱头或者形式上的作秀。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红色教育代代传,

    入脑走心是关键。

    谨防噱头和作秀,

    弄巧成拙惹人烦。

    ■热议

    @云深处:红色教育绝不能走过场。

    @平凡的闲牛:没有树皮、草根、皮带,不正宗。

    @Even12178:拉倒吧,啥年代了,形式主义不如思想教育多一些。

    @新丝绸之路之天山驿站:红军若能顿顿吃到你们的“红军餐”,就不会饿死病死那么多人了!

    @阿条Tr:这也不红军啊,这菜也太好了吧。建议改成炒面(真正的炒面粉,用水自己冲泡不加糖)、苦菜、马齿苋等,窝窝头、玉米、红薯……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