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饱尝饿肚子滋味 老教授让更多人吃上白面馍

来源: 东方今报 2017年09月11日

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有位老师走进人们眼中。他是我国小麦栽培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他是学生心中的“严师慈父”,他是农民朋友的“贴心人”,他为了吃“白面馍”的梦想,在小麦栽培领域一做就是40年……他就是刚刚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张静实习生周兰/文图片由河南农业大学提供

和小麦打交道40年

1953年6月,郭天财出生在愚公故里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8个孩子,吃饭成了大问题,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馍。

饱尝饿肚子滋味的郭天财,儿时的梦想就是“天天能吃白面馍”。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简单而朴素的梦想,竟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

1974年,学习成绩优异的郭天财,高中毕业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农民的儿子知道粮食的珍贵,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所有人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报到当天,他就在日记里写下了终身的志向。

1977年,郭天财以各科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并从事教学和小麦研究工作。为了实现“吃白面馍”的梦想,他和小麦一打交道就是40年。

改论文标点都不放过

作为一位教师,在学生眼中,他是一名典型的“严师”。做事先做人,做人品为先。“一个学生要想成才,他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品格,一个好的德行。”这是他对学生的一贯要求。

他对学生非常严格。“毕业答辩的时候,郭老师帮我改毕业论文,从晚上七八点一直帮我改到十点多,从一个大的思路,到最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他都会给我一个精确的把握。”2014级学生、今年考上博士的武玉芳想起郭老师给自己修改毕业论文的情形,历历在目。

他是农民朋友“贴心人”

如今,郭天财早已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小麦专家。但是在农民朋友的眼中,他是“贴心人”,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郭小麦”。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一定要到农民中去,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郭天财经常说,身上没有点土,脚下没有点泥,当农业大学的专业课教师是不太合格的。

让更多人吃上“河南粮”

曾经,河南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而今,小麦亩产一般都是1000多斤。我省小麦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郭天财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

“十一五”以来,作为小麦高产的领军人物,郭天财领导的团队连创50亩连片平均亩产735.2公斤和100亩连片平均亩产751.9公斤的最高单产纪录,并在国内率先创造在同一块土地上小麦、玉米万亩连片平均亩产超半吨粮的高产典型,首创亩产821.7公斤的全国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举世瞩目。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引领了我国小麦的高产方向,为“中国碗”里盛更多优质“河南粮”增加了底气。

那个做着“吃白面馍”梦想的少年,几十年来,用农业科技为农民增收增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孜孜不倦,为更多人“吃上白面馍”不懈追求。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