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大粮仓”为“大厨房” 为全球定制美食半成品

来源: 东方今报 2017年09月15日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余超王姝/文章继军/图

息县以食为傲。在当地人的记忆中,街道上排队购买的包信大饼、馆子里让人流口水的面炕鸡、晚餐必备的芝麻叶面条都是舌尖上家乡的味道。

随着2012年息县作为“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概念的提出,息县主食开始走工业化、产业化道路。小麦变成糕点面条,稻子变成精装米、米线,红薯变成粉丝、粉条,连彩椒黄桃都可以切块冷冻,成为外国人青睐的半成品……息县的绿色食品产业正高速增长,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原来的“大粮仓”正变为“大厨房”。

场景一:无菌流水生产线+微生物实验室实现半成品“定制”

位于黄围孜村的信阳明德食品有限公司,百余名统一着装的工人正在流水生产线上忙碌着。

一桶桶红色彩椒经过两次清洗,风干、塑形、-20℃到-35℃冷冻、实验室检验、密封包装,被运往欧洲、非洲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地。该公司总经理楚健全告诉记者,生产线上有固定工人40人,忙时需要120人,都是每天由班车到周边村子接来打工的贫困户,他们一天有70元工资。

在实验室,刘欢正对最新加工的红色彩椒进行微生物和农残检测。他告诉记者,这批货物要运往欧洲、非洲,要按照相应国家规定的标准检查。“这些食品经过清洗处理,送到厨房和餐桌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这样的检查每天都有,基本都符合要求,我们的工作是给食品再上一道‘保险’。”刘欢是本村人,专业是微生物。他说,这个工作给自己带来很多惊喜,一是发现在家乡竟然可以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二是看到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经相当成熟。

“安全达标是出口蔬菜最起码的标准,我们的优势还在于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定制不同蔬菜水果半成品。”楚健全说,比如这批产品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彩椒,品种、大小、形状,切丁还是切丝,都可以实现从源头到车间的把控。

除了这些,这里还有胡萝卜、土豆、毛豆、芦笋、黄桃等蔬菜水果的加工,这些原材料大都来源于企业建立的农业基地。据悉,该企业与周边村落七家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1600亩有机认证的农田,流转土地4000多亩,统一配备种子、有机肥,提供技术指导。

场景二:入驻电商互联网将美食推向世界

信阳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物品陈列架上,摆放着各种零食:花生、青豆、兰花豆、果蔬干……食品包装上都有一个长胡子农夫的形象,被称为“惠农大叔”。销售经理王建伟告诉记者,由于成本较高,此前产品多在大润发、欧尚、乐购等大型商超出售,市场主要针对江浙沪城市,随着去年开始使用电商平台,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能够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反馈。

“根据客户对兰花豆的口感、包装透明度等问题的反馈,我们正在调整产品和包装。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市场开始向国外延伸,而且原先被定位为价格敏感群体的小区域市场,也出现大量追求品质的消费群体。”王建伟说,厂区原本是利用本地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面向全国市场,现在发现本地消费能力也不可小觑。“在本地的超市中,原先没有的进口化妆品、高端零食等都开始大量出现了,这一点也再次印证了发展电商、满足不同区域消费群体的必要性。”他表示,调整后,企业将加大对电商的发展力度,预计未来在电商平台的产品销售额将达到整体销售额的五分之一。

惠农食品的电商之路,是息县“中国生态主食厨房”通过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

随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将“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工程,2016年年初,京东集团就与中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3月,息县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借助京东商城的电商平台,以及息县优质主食资源,对传统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整体包装与改造升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电商扶贫示范县的集聚优势,通过创业扶贫、用工扶贫、金融扶贫等优惠条件,充分带动息县人口就业,助力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场景三:

米面甜点

天下美食唯新鲜不破

9月12日,离中秋节仅剩半个月时间,息县本地甜品企业绿之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刚开始生产月饼。

制作月饼的车间内仅有几名工作人员操作。馅料比重、饼皮重量、大小形状都由机器把控,刷上蛋黄后从烤箱端出的月饼,香味扑鼻。

在另一个车间,工人正在做包子:揉面、调馅、上蒸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了。

厂区负责人黄永强告诉记者,面包、月饼等即做即卖,更新鲜美味,制作包子则是适应广大居民爱吃面食的需求。“我们希望立足本地,利用本地材料,在规范的厂房车间,做健康新鲜的食品。”黄永强说。

在食品陈列柜,记者发现,除了常规的生日蛋糕、面包,还有礼盒装的五谷杂粮、米面粉条。“这些都是息县本地的土特产品,本地接受度很高,今年春节期间,仅礼盒销售额就达到230多万元。”黄永强告诉记者,企业的产品原料不少来自本地:息县本地的米面,与东岳乡合作社合作采购的梨和苹果,从陈鹏乡种植基地采购的蔬菜等,这样既能保障稳定的供货量,又可以在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

被称为“美食一条街”的息县产业集聚区,已发展成为全国主食产业化示范点,入驻企业80家,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产值121.1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区内13家企业与6700户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率先晋升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随着息县“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发展,该县已取得“六个一”显著成效:中国第一个生态主食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中国第一个10万亩生态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中国第一个10万亩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中国第一个生态农业主题型城市,中国第一个生态美食大型体验乐园,中国第一个生态自循环乡村示范基地。“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口号,也越喊越有底气,越喊越响亮。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