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将军”韩复榘 衣冠冢为何会在信阳鸡公山

来源: 2015年07月08日

“逃跑将军”韩复榘,临阵脱逃被枪毙后,灵柩缘何没有运回原籍?

如今鸡公山上只留下韩的衣冠冢,他的灵柩已被迁葬至北京。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曾说过什么话,让鸡公山成了自己的安葬之地?

韩复榘的原配又是通过谁要回了自家在北京的房产?

□东方今报记者殷晓章/文图

衣冠冢藏身鸡公山

初夏的一天,安徽游客王长印在鸡公山南岗路边看到一个指示牌,上边写着“韩复榘先生衣冠冢”字样。短短的几个字,勾起了王长印的好奇心。

他沿着石阶小径,向上走到地势较高的丛林间,看到了高大乔木绿荫覆盖下的韩复榘衣冠冢,一块黑色大理石上刻着黄色的“1890-1938”字样。这里成为48岁的一代枭雄韩复榘的最初归宿。

韩复榘幼时入私塾读书,19岁那一年他离开河北霸州老家闯关东,后被编入清军某营,深受时任该营管带冯玉祥的器重,不断擢升。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韩复榘奉命援蒋,中原大战前夕,韩复榘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同年9月5日,蒋介石任命韩复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抗战爆发后,苏北及山东省被划为第五战区。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军事。然而,面对日军进攻,韩复榘不顾蒋介石死守命令,接连撤退,连丢济南、泰安后,撤往鲁西豫东,山东战局急剧恶化。

失土有责武汉处决

1938年1月11日晚上,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朔风劲吹,寒冷异常。

韩复榘在副官处见贴有一张通知,上面写着,所有到会将领,不能携带随身武器。韩复榘就将随身带的两支手枪,掏出来交给副官。

会议上,蒋介石责问韩复榘“失土有责”,进而宣布韩复榘因“不听命令、擅自撤退”而被扣押。1938年1月19日,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任审判官的国民党政府临时高等军事法庭,对韩复榘进行了会审。

1月25日,中央通讯社播发了一条消息: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韩复榘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并“别有借势勒派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情事”,于1月24日被执行枪决。

9年前的话一语成谶

韩复榘死后,其遗体由前西北军袍泽、军事委员会执法总监鹿钟麟代为收殓,暂时停放在武昌长春观内。按说,韩复榘的灵柩应运回原籍安葬,但当时河北已沦陷,灵柩只能暂厝当地。

吊唁期间,场面十分凄凉,只有韩复榘挚友、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前来致祭并送来花圈,五十六军军长谷良民也委托时任第三集团军第二十二师军医处长姜维翰送来花圈。

当时,韩妻及子女均住在河南舞阳县,尚被监视,不能来武汉,只有韩的五弟韩子中及韩的二妻纪甘青赶来武昌,又买了寿衣被褥……

9年前,韩复榘担任“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时,指挥部就设在河南信阳。那时,各界人士在鸡公山建造了几百座别墅,这里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韩复榘探访鸡公山时曾对左右说:“百年之后若能托骨于此,吾愿足矣。”不料竟一语成谶。

魂归山野后迁葬北京

那时,孙连仲防区就在信阳,距武昌不远,在征得其家眷同意后,孙连仲与鹿钟麟决定将韩复榘灵柩安葬鸡公山。墓地是由他们二人亲自勘定并购买的,选在鸡公山南岗一处松柏密布的山麓边。

韩复榘的灵柩用火车从武昌运到鸡公山下的新店车站。傍晚时分,在一座三尺见方的新土坟前竖起一通普通的青石碑,上书“韩公向方之墓”。

刚刚迁到鸡公山上的河南大学学生郝守勤回忆道:“一天中午,下着大雪,一阵锣鼓唢呐声传来,不久,在鸡公山宴月楼食堂门前走过一列送殡仪仗行列。但见纸钱与雪片齐飞,数十人抬龙头凤尾灵柩前行,蓝轿两乘随后,市场上的人群屏息观望。当时,还不知道这是韩复榘的葬仪。”

郝守勤还说,后来,流亡在鸡公山上的东北中学学生在韩复榘墓碑前用石子摆出了“汉奸”两个字。

1949年北平解放后,韩复榘的原配妻子高艺珍无房居住,她试着写了封信,想要回北京的房产,时任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批示:韩复榘抗战不力,罪有应得,但终非奸佞,房产发还。

1955年,为便于祭扫,韩复榘家人将其灵柩从鸡公山迁葬至北京西郊香山脚下幽静的万安公墓里。1957年,67岁的高艺珍在北京病故。

二儿子参加抗美援朝

鸡公山韩复榘衣冠冢不远处,是高高耸立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该碑始建于1946年,当地乡绅为纪念在鸡公山伤兵医院死亡的抗日伤兵而建,“文革”期间被毁。

2012年上半年,鸡公山万国文化研究会在原址复建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韩复榘安葬地修建了“韩复榘先生衣冠冢”。两处遗址,境遇不同。“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让人心生敬意,而韩复榘衣冠冢却让人心绪复杂。

2012年9月3日,韩复榘的二儿子韩子华携子女拜访鸡公山,他在父亲衣冠冢旁摆上了鲜花和祭品。

抗战后,经冯玉祥介绍,韩子华上了武汉大学。新中国成立后,韩子华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转业后分配到兰州电业局工作,后当选“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2013年,90岁的韩子华病逝于北京。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民国史专家吕伟俊教授在其所著《韩复榘传》一书中说:“从上述抗战以来韩复榘的表现来看,总体来说他还是抗战的,不论其态度是消极或是积极,他还是坚持打了几仗。因此一般史书上称韩‘不战而逃’是不妥当的,也不符合事实。逃在后,战在前。至于传说他想投降当汉奸,就更是无事实根据的。”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