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说过 八岁前的生活积累就够写一辈子了!

来源: 2015年04月09日

    为何作家笔下的乡情无一例外谈及童年?

    当我们在谈论乡情时 我们在谈论什么

     包括佩甫、庆邦,还有我都已经远离乡村,而乡情只能是童年的事儿。它保持得非常鲜活,就像冻在冰箱里?不,它是特别鲜灵灵的一块儿,隔着时间就放在那儿了。所以想到乡情就想到童年,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如今你到乡村去,看到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虽然有很多新房子,却有一种繁华的荒凉感,缺乏生机。

     现在乡村合村定点以后,很多乡村学校都不成立了。虽然物质大繁荣了,但从精神气儿上来说,是往下塌的。——乔叶

    ▲乡情是感性的,很难触摸到的情绪,却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具象化。尤其是豫籍作家乔叶、李佩甫、刘庆邦的乡情散文,都在表达乡情是童年的主题。那么为何他们无一例外在谈及乡情时谈及童年?

    接受东方今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乔叶回忆起作家苏童曾说过的那句:“所有作家,八岁以前的生活积累就够写一辈子了。”□东方今报记者 毛韶华

    乡情不难触摸

    关键看你心里有没有它!

    和所有情感一样,乡情是否看得见、摸得着?在乔叶的理解中,关键是看你心里有没有它!“在我看来,它并不难触摸。尤其是有乡村背景的人,一口吃食、一句戏词,或是看到一双老虎鞋,都会想到故乡。”

    乔叶是焦作人,她说每当看到四大怀药、铁棍山药等家乡特产都会觉得离家乡很近,甚至到郊外看到有人种玉米、种麦子,都会想到是自己家乡的场景。那为什么选择从大茶入手呢?乔叶笑道:“因为我特别爱吃,是吃货。吃的东西很容易打动我。”她说小时候的这些事情看起来很久远,在记忆里却很新鲜。“成年后吃过很多美食,但味道最好的还在童年。”

    乡情留在童年?

    因那时的乡村有热腾腾的人气儿

     提及童年,乔叶说,她记得苏童说过,所有作家,八岁以前的生活积累就够写一辈子了。“我觉得这话说得非常对。包括佩甫、庆邦,还有我都已经远离乡村,而乡情只能是童年的事儿,它保持得非常鲜活,就像冻在冰箱里?不,它是特别鲜灵灵的一块儿,隔着时间就放在那儿了。所以想到乡情就想到童年,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另外,乡情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在乔叶看来还有一个原因:“现代化进程导致现在的乡村是破碎的,不像童年时的乡村图景那么完整。”

    乔叶回忆,那时候的节奏非常慢,乡村的文明秩序和伦理还是完整存在的。而现在则是支离破碎的。“如今你到乡村去,看到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虽然有很多新房子,却有一种繁华的荒凉感,缺乏生机。”

    乔叶回忆,我们中国人很讲究人气儿,如果这个地方房子很新,却没有人气儿的话,就是很要命的问题。“打工的人回来盖新屋,盖完又出去打工。这样的乡村如何让人怀念呢?和我们儿时更具有美学和情感意义的乡村如何相比?”

    包括乡村里的学校,乔叶记得,小时候每个乡村小学都有几百个孩子。热腾腾的年节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打闹。“现在乡村合村定点以后,很多乡村学校都不成立了。虽然物质大繁荣了,但从精神气儿上来说,是往下塌的。”

    乡情付诸散文

    是危险的文体却能拉近距离!

     尽管都在谈童年,可行文风格不同,令几位豫籍作家书写乡情散文时呈现的面貌也不同。乔叶认为:“周大新老师是中正、温和的君子型作家。庆邦却有母性的感觉,文字细腻、柔软。他们都是很好的小说家,本身刻画、反映生活细节的能力很强,又有很强的架构能力。所以写起散文更加出彩。”

    此外,散文这种文体也让乔叶觉得非常有趣。“毕飞宇说,散文是一种危险的文体,它让你无处躲藏,特别裸露地呈现自己。但它同时也让你和读者没有距离感。”乔叶觉得,当作家表达得好时,散文会特别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比如这几位豫籍作家即是如此,他们的文字特别有艺术魅力,又有思想性,更写到了土地深处的国民性。”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