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2.0方案:河南将建10个省级一流法学专业点

来源: 2019年08月09日

    重点建设10个省级一流法学专业点、建设10个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5个省级庭审直播实践教学平台、建设20个省级虚拟伪真实验教学项目……8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联合印发《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省法治人才培养绘制蓝图。□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静

    背景: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河南已出台5个配套方案

    据了解,去年10月,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所谓“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是继河南“工程师、医生、农林、新闻传播”四大类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公布之后的又一举措。

    目标:经过5年努力,建成一批国内一流、中原特色的法学专业点

    方案明确了目标要求,即:经过5年努力,建成一批国内一流、中原特色的法学专业点,教材课程、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高校与法治实务部门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紧密,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基本形成,高等法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信念坚定、德法兼修、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

    【措施】

    ◎建设10个省级一流法学专业点,鼓励高校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特色教学团队

    德法兼修,方案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明确提出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职业伦理”必修课,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各教学环节。

    深化教学改革,重点建设10个省级一流法学专业点,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法治河南建设需求,以培养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治人才为重点,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支持高校开设法学与经济学、工学、医学等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数量,重点打造50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法学专业课程。鼓励高校以项目、案例为基础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及实务部门参与的特色教学团队,实现师资交叉、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建设10个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庭审直播实践教学平台

    方案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引入课堂,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另外,建设10个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法治实务部门建立接收法学专业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律师助理、法律顾问助理等制度,将接收、指导学生实习作为为对法治实务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方案提出,推动“互联网+法学教育”,建设20个省级虚拟伪真实验教学项目和5个案例教学资源库,法治实务部门要向高校法学专业师生开放数字化法治实务资源;建设5个省级庭审直播实践教学平台,将法庭庭审等实务信息化资源通过直播等方式实时接入高校。

    ◎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选聘法治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任教

    人才培养离不开好老师,方案明确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建设3个省级法学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建立传帮带机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另外,做好学界业界优势互补,按照部署,我省将开展新一轮互聘,选聘法治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任教,选聘高校法学骨干教师到法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保障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至少有一名骨干教师有挂职经历,至少有一名实务专家经常性参与课程教学;明确互聘人员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到高校任教的法治实务专家要有规定的授课学时,到法治实务部门挂职的教师要能够深度参与一线实务工作;建立互聘人员激励制度,将互聘人员工作业绩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试行互聘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优先政策。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