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盟书学术鉴定研讨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顺利召开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19年08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

  2019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家学者共聚雁栖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徐铭教授捐赠收藏品战国盟书理论研讨会,专家齐聚,学术融融。

  春秋盟书鉴定论证会会场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致欢迎词

  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致欢迎词!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教授徐铭

  徐铭教授浅谈收藏经过和捐赠感受。他这批盟书是2007年在全国一个文交会上发现的,墨玉或者青石的长方形薄板, 用毛笔和朱砂书写,字体特别细小,极为难识,大多收藏家都不会注意,他认为这东西有字就肯定意义非凡,为防止流失,花尽了所带的现金全部买下,经过多次考证,也找过很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是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真品,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研究,发挥盟书更大的作用,当即决定把这一千多件盟书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

  这批珍贵古文字文物的入藏,可以奠定国科大考古艺术与科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围绕着这批国宝中科院会有很多的科学家和学者进行研究,有专家提出这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独特珍贵文物命名为“国科大盟书”,和清华大学2007年从香港代购回国的二千多片战国竹简相映成趣,国科大盟书和清华竹简将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基地,意义重大,为保护和研究古文字文物拉开新的序幕。

  自 2018年起邀请多位专家多次对盟书进行鉴定研究

  著名鉴定专家张宁根据前期的研究鉴定,发表了学术意见:中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不管是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都有其他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批盟书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这批春秋末战国初的盟书经多次考证鉴定确为真品,从材质风化度上看,自然风化年份大,包浆很厚;从笔迹方面看,是用朱砂溶合了不明液体作用于书写;从字体看,书写流利娴熟,字的结构感搭配合理得当,就算当代的书法家模仿,难度极大,几乎人工模仿的可能性不大。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非常重要。

  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央 电视台特邀著名鉴定专家张宁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央电视台特邀文物鉴定专家马秀银

  著名杂项文物鉴定专家,国家博物馆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员马秀银谈到: 徐铭教授这一千多片先秦盟书玉片,经鉴定确定为真品。玉片尺寸大小不一,薄厚不同,有方形、长方形、圭形和其它形状。玉片有碧玉、墨玉、白玉,也有部分石质,玉片表面沁色自然,有的有风化现象。文字系用毛笔、朱砂写成,文字界于金文和小篆之间,是先秦时期流行的官方文字。字小如蝇头,细如蚊脚,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是最早的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这批盟书与“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各个方面极为相近,具有较高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著名痕迹鉴定专家钱宝城表示:战国盟书的物质是多元素组成的。从一种元素到多种元素不等, 在某个体物中,只是某一种元素比率较多而已。科学角度讲每一种化学元素与原子、电子、离子、合子、分子等是一体的,它们每一秒钟都在融合中、分裂中;集结中、逃逸中!当今文物鉴定更应该随时代发展借助高科技技术,这样更精准的还原文物的原始信息,同时物理、化学、有机学、地理学、分子学等都可以参与进来。

  中国科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古代艺术品研究开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高层决策协会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理事,著名“眼学”加“微观”鉴定理 论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博物探究”栏目专家钱宝城

  文物鉴定专家赫安峰教授会议指出: 盟书是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订立盟誓时所记录的盟辞。仅《左传》所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举行的盟誓就达200次之多。与简牍不同,盟书用毛笔书写在玉片或石片上,有的呈朱红色, 可能用血写成,少数为墨色。考古发掘的盟书仅见于北方,重要者有三批:其一为春秋盟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市春秋晚期晋国遗址发现;其二三为战国盟书,先后于1942年出土于河南省沁县,1980年发掘于河南省温县。中国科学院大学徐铭教授发现收藏的1000余片战国盟书实属罕见,对我国国家级文物收藏保护作出巨大贡献。这批战国盟书,尺寸大小不一,部分为青石质地,大部分为碧玉质地, 加工精良,系毛笔蘸朱砂写成,文字为当时晋、韩,魏官方流行的大篆字体,笔画遒劲诡秘,小如蝇头细如蚊脚,非常罕见,弥足珍贵, 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赫教授提出的鉴定意见:这批战国盟书经多次考证鉴定确为真品,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有重大意义。盟书不是晋国文字而是墨书周代金文及大篆而形成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书写文字。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多为玉石薄片制成。春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研究盟书可以使今人获得多种新知,若把盟书所体现的丰富内容,放到东周晋国晚期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旁通融汇考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赫安峰、容铁教授主持研讨会

  中国社科院资深考古专家,文字编审范明礼指出:建议中国科学院大学不仅要收藏好这批藏品,而且要学习敦煌的经验,把它数字化起来,尽量延长它的生命。战国盟书的研究之路还长,建议从国科大做起,改变博物馆重收藏轻研究的状况,国科大博物馆要聚集人才,建立博物馆研究机构,加强对战国盟书及其他藏品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考古艺术科学杂志主编,考古学专家范明礼

  古文字专家、书法家容铁主持了书法、美术专家教授的研讨,与会专家对盟书文化艺术及文字的学术价值, 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从中国书法史、文字艺术等,发表重要意见,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确定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盟书”, 比清华大学的“清华竹简”更具有学术价值,有巨大的影响力,引领中国大学博物馆。

  容铁提出:从文物、书法、书法史、书法审美的角度,以及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借鉴,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从盟书角度,它的文献以及史料价值,来断定了这批盟书学术地位和重要性。从书法的角度,因为是手写的,从甲骨文来讲,可能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刀刻的东西比较多,而这个它是手写。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任何一个古代四大文明,其他的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断掉了,唯一中华民族的汉字没有断代,连他的书写的方式以及是这个书写的这种感情的流露都是在我们现在一脉相承的。

  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王志安发言:从书法的角度来说,是我们重新认识书法的书写关系。研究学术界有很多研究的成果,这批盟书,它的艺术价值比较高。国科大有这么一批文物资料,也有艺术中心,从史学从文字学研究的同时,书法视觉,同时对书法艺术研究,应该加大力度。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倪文东

  倪文东教授发言:徐铭先生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这 1000 片战国盟书,如果能够作为一种书写文献资料,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战国侯马盟书的造型线条起笔比较粗重。末笔比较尖细,用笔比较圆转,这一点和甲骨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这批国科大盟书风格与侯马盟书、温县盟书的书法风格有所不同,造型比较修长,线条比较均匀,书写的力度遒劲,它们的造型非常漂亮,非常优美。古代遗留下来的朱迹和墨迹 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在文字,文献,文物和书法的研究方面,它的价值都非常高,因为我们知道古代的碑刻,它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古代的刻帖,也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只有古代人书写的墨迹,那是非常真实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书写、书法价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写字的笔触,他的起笔、行笔和落笔的这笔触,书写性非常强, 这是我们研究文字演变、研究书法变化等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是这批国科大盟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

  白景峰发言:国科大有了镇校之宝,也有了建设人文学科最好名片,建议将这批盟书命名为“国科大盟书”。鉴于国科大全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批盟书也可称为“中科院盟书”。目前全国文字博物馆不少,但是国科大建设汉字博物馆意义不一样,我们期盼国科大将来也能建立中国古文字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心。最后,我要向这批盟书的捐赠者徐铭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的践行者。

  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书法教育协会副会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高国庆

  高国庆就战国盟书产生的历史年代、文字的属性以及书法艺术的特点等几个不同方面发表观点及看法:

  一 、秦朝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分水岭,其上承殷商两周,下启两汉两晋。秦以前的文字被界定为古文字,秦以后的文字被界定为今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比较复杂,盟书是当时统治者为达到不同的政治目而结盟书写在玉片和石片上的文字,它产生在秦简和帛书之前,也就是说盟书是最早的古代书写文字,这批盟书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距今至少有 2500 多年的历史。

  二 、文字记录着整个社会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字的源流与传承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不同时期出土文物的鉴定和断代,主要还是依据器物上面的文字,这也是文字的特有属性和特殊功效,不同朝代的文字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批盟书中藏有大量的信息和历史事件有待我们来破译和解读。和侯马盟书,温县盟书的书写大同小异,其实,远古的文字在默默无声的见证着中国的历史。

  三、 从战国盟书产生的时间和书法艺术风格来看,应定义为古篆,属于大篆范畴。战国盟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同时也是过渡时期的文字,从书法上而言,它会给当今书坛吹来一缕清风,可以拓展当代书法创作的空间。战国盟书是发现最早, 也是我见到最小的书写文字,它和秦简、帛书在材料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书法点画细腻、灵活多变、化繁为简、因字立形、有行无列、顺其自然,大朴不雕、一任天成。有关于这批盟书是春秋晚期还是战国早期我们有待继续研究,其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这批战国盟书有着很高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费佛尔大学特聘教授,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执行主编,《大学书法教材系列》主编洪亮

  洪亮谈到:我们既有的书法观念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所形成的。有些盟书,可谓蝇头篆书,起笔露锋重按,收笔细于发丝,灵动传情,动人心弦。这批盟书带来新的艺术冲击和碰撞,作为中国最早的笔迹,尤为珍贵。书法章法观念来源于文字的实用书写,我们既有的书法章法观念中,如上齐下不齐,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很少有人去突破之。即使有人去突破,也难以受到大众之接受。这批战国盟书法中有上齐下不齐,上不齐下齐,上下都不齐等诸多形式。对我们书法创作的章法开拓有着极大的启示。

  中国甲骨文艺术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古文字专家魏峰发言:盟书,目前我国先后在 1965 年山西侯马、1980 年河南温县出土,这是一批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盟誓是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经常举行的活动,据《周礼》说,诸侯们将盟书共抄两份,一份存档,一份随杀牲埋在地下以取信于鬼神。徐铭教授收藏的这些盟书石片,应该是我国古代书法的第一手资料。这批盟书,已经有一套完善的笔法程序, 在文字结体、用笔丶章法上很成熟,很完美。落笔、收笔方面,尽管是以简捷、快速来书写,但真正能体现出当时这些书家们的高超技巧。同时,也能看到这些书家是在一种自由丶洒脱的状态中进行写作,故而,盟书具有了不雕琢、追天真的特点。

  中国甲骨文艺术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古文字专家魏峰

  研讨会在热烈气氛中闭幕,盟书历史记忆将在雁西湖畔赋予它新的使命。

  国科大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和参加论证会的全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合影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