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 美人救英雄的故事

来源: 2015年04月16日

严歌苓花费20年的新作《床畔》5月将面世

东方今报记者带您抢读该书核心自述

▶“2009年,我们全家搬到德国柏林,有次跟张艺谋导演谈剧本,跟他谈起这部小说。他也觉得不应该把植物人作为其中叙事视角之一,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着;关键在于万红以信念去证实他活着。”

▶在很多人眼中,严歌苓是高产作家,但事实上,在她自己口中,她只是一贯花“笨功夫”写作的“写稿佬”。近日,她的最新作品《床畔》(原名《护士万红》)即将面市,而这部作品从起笔到付梓竟穿越了美国、非洲、亚洲,共花费了20年时间。

▶在东方今报记者通过长江文艺出版社提前获悉的,严歌苓针对该书的核心自述里,她坦承,自己其实经常会遭遇写不下去的小说,比如这篇《护士万红》。

□东方今报记者毛韶华

缘起

一个部队创作者,曾经最反感“写好人好事”

这本小说的缘起是20世纪80年代初,严歌苓调任北京铁道兵总部的创作组,成为兵部最年轻的一名专业创作员,一名“老铁”(铁道兵战士)。然而这部小说并非当年采集来的故事,而是严歌苓脱下军装后一直想表达的一种军人精神——英雄主义。

严歌苓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我调任到北京铁道兵总部的创作组,成为兵部最年轻的一名专业创作员。我们每年都有硬性创作任务,就是必须书写自己部队(也就是铁道兵)的事迹。因为这项规定,我们必须每年下部队一次,在基层体验生活的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虽然我对硬性规定反感,但我每次下部队都觉得有所斩获,心有所感,只是在当时不愿应景从命地把一些见闻写成好人好事报道。”

灵感

那种近乎神交的感觉时,让她心里亮了一下

赴美留学期间,严歌苓想到了一个在野战医院当护士的女朋友告诉她的故事。那个野战医院曾经医护一些因公负伤的植物人士兵。于是,她打长途电话询问植物人的护理技术,当对方跟她讲到护士和植物人之间的微妙交流——那种近乎神交的感觉时,她心里亮了一下。

出于这样的灵感,严歌苓认为,这本小说讲述的应该是个爱情故事。“是一名年轻的军队女护士和她护理的一个英雄铁道兵以及一个军医之间的奇特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美人救英雄的故事。”

波折

与张艺谋交流后,最终敲定了叙事视角

二十多年前,严歌苓便开始创作这部小说。从第一次铺开稿纸,到最后完成,经过了三次颠覆性的重写。“我开始写它的时候,是1994年,父亲第一次去美国探亲,我把要写这部小说的想法告诉了他。父亲认为,小说应该以两个人的主观视角来写,一是女护士的视角,二是被传统医学判决为植物人的张连长的视角,两个视角都是第一人称。”于是,那一稿的结果就是厚厚一堆稿纸,一部未完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小说。如今总结失败原因,严歌苓认为,用两个人的叙事视角,读者会认为万红是个科学先知,于是故事就像个童话,缺乏形而上的力量。

身为著名作家,严歌苓坦承,自己写不下去的小说还真不少。她干脆拖着这部小说的手稿从美国到非洲,从非洲到亚洲,又从亚洲到欧洲。

“2009年,我们全家搬到德国柏林,有次跟张艺谋导演谈剧本,跟他谈起这部小说。他也觉得不应该把植物人作为其中叙事视角之一,关键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着;关键在于万红以信念去证实他活着。”直到去年,严歌苓终于推翻了之前全部的构思,重新写作了目前这部《床畔》。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