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内心的漂泊 那才叫自由

来源: 2015年04月17日

▶一身简单的灰绿色运动服,一双白色休闲鞋,并不能掩盖施小安身上散发出的浓浓艺术范儿。几十年文化艺术的浸润,施小安将她的热爱编织成了一系列有关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展览、跨界对话和沙龙。而平时在她工作室的小区里,她就是“猫猫狗狗的妈妈”。
▶施小安平时在工作室里除了写写、画画、做设计之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照顾流浪狗猫。“在我都快要没饭吃的时候,还养着三条狗,一个都不舍得遗弃或送人。”□东方今报记者 赵珈/文 李杨/图
每天两次
她要和猫猫狗狗见上一面
施小安喂流浪猫狗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每当冬季到来之前,她会用纸箱做好几个结结实实、铺垫厚厚软软、防雨防雪、外加伪装的猫窝。
她说自己可以称得上做猫窝专业户了。近五年来更是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每天两次定点投食,时间一到,不用招呼,野猫们都会悄悄聚集过来大快朵颐。“可能是我有病吧!不知道为什么,遇见这些可怜受罪的小动物,不救的话心里就过不去。”施小安说。
见屋里来了生人,正值壮年的蝴蝶犬“小尾巴”不安地吼叫,黄色的幼猫“蜜豆”怯怯地裹在毛巾里。它们这种有失体面的举动应该被原谅。曾被抛弃的种种遭遇使它们对人类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
“小尾巴”是6年前,在一个雨雪天气,被她救回来的一只被人弄断了尾巴满身是血的小狗。“跑了多少趟医院,伤好了,但小尾巴的中枢神经损坏了,脾气乖戾暴躁,我被它咬过6次。”即便这样,施小安也从未有过放弃“小尾巴”的念头。“救治猫狗的故事多得数不清也记不清了。能做就尽量做吧!流浪猫狗的生命很短暂,尽力让它们活着的时候过得好一点。”
每一次改变都是内心在驱动
有朋友问施小安,如果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你还会选择喂猫吗?
“我想还是会的。”施小安这么回答。
但喂猫绝不是施小安做的唯一的事。
小安的职业生涯自由而丰富。她曾为两家电影院画海报,上世纪90年代,她曾经一度迷恋服装设计,坐到了“中原国际时装公司”服装设计师的位子。2006年和朋友一起创建自己设计的英伦风格的服装品牌。固定的粉丝出现了,喜欢的人新款到货一次就会买好几件。
一年后当事业面临扩大发展时,小安和她的朋友却关店不做了。人人看来这都是赚钱的好机会,可小安却觉得这已经不在她的兴趣范畴内。
从郑州到北京再回到郑州,施小安与各种邀约和兴趣交织,但都在文化艺术的范畴内。近十年,小安的研究方向是:批评/策展、艺术社会学、美术馆学、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影像和多媒体。
小安目前的工作是做文化项目艺术总监,类似创意园区和画家村。她说,有一些企业家愿意为文化担当,她会全力以赴以专业优势帮助整合资源。
在旁人眼中,也许仅仅一次改变,就需要拿出很大勇气,内心还会被忐忑、恐惧所占据。但每次放弃那些让人欣羡的工作,施小安的心里是坦然的,甚至有些兴奋。对她来说,这些由心发生的改变,是自然的,更是她所想要的。“不是为了改而改,只有内心世界真正发生改变,才是改变。”
真正的创新来自于自由
“我是一直向往自由,从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努力挣脱着把所有附加给我的东西统统往外扔。”施小安在厅局机关成绩斐然,但这似乎都不是她想要的。“一旦做事有功利目的,我就会烦,我所有的事都是凭着兴趣爱好在做。”
不少朋友替小安惋惜,以小安的超前意识和钻研精神,无论在哪方面一直做下去都会了不得。她则认为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可能性才是最有意义的。
兴趣所至,潜心投入,不计成本,是施小安做事的方法。研究广告理论时,她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年之内阅读所有相关的书籍;她一直对民间艺术感兴趣,仅一个年画,就可以脱口聊到潍坊、绵竹、杨柳青、桃花坞和朱仙镇。
现在家里还有50多种扎染布和成箱的手工家织布。痴迷服装设计那会儿,她把光效应和错视艺术融入面料设计中,10年后在巴黎时装的T台上,类似的概念才出现。
由于对现实的批判、文化反思和对于艺术自由多元的表达的渴望,小安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并于1993年开始对艺术家与艺术家生存状态与艺术市场展开深入调研……写出近3万字的调查报告。这是她2003年将“一澈艺术”定位于非营利机构的理论依据。
小安说:“文化启蒙、心灵救赎是艺术的重要功能。”她希望通过艺术展览使艺术接近公众,让公众体验和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和思考。小安做到了。“一澈艺术”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隽永的美轮美奂的文化风景线……
凭着挚爱,施小安频繁地更换着角色。小安的潜心研究和时下追求短平快的大环境格格不入,却造就了她的文艺气质和文化造诣。
相反,小安依托自身审美判断方面的综合素养、对先进文化的敏感、对艺术作品非凡的鉴识力、以及对新生活方式的探索实践,成就了她在圈中的名气。在她的同龄人都已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时,小安却还在被国内的大公司猎头挖角,赋予创造的自由生活使小安的生命充满活力。
■施小安小档案
年龄:上世纪50年代生人
职业: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
特点:为人低调,在多个文化艺术范畴内的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 她的态度
问:回到二十年前,你还会这样选择生活吗?
答:会。但是我可能会多少有点目的性,不能完全凭兴趣。
问:对自由的看法?
答:自由是需要条件的,付出代价就不用说了,你要的就是这个。条件就是首先得活下去。
问:人这一生应该怎么活?
答:为着心灵的需要,坚持你的梦想,不要放弃。
问:理想和现实有差距时,你会怎么选择?
答:只要还能在雨后的苹果树下呼吸……我选择理想,毫不犹豫。
问:对爱情的理解?
答:我一直都以为真爱是付出,只要有真爱,粗茶淡饭都可以。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