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本民情日记见证“片儿警”老韩的为民初心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1月21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见习记者 刘小玉 萌友 孙雅琼/文图

探索实践的“信听问酌治解宁”七字工作法在全市推广,七个“一”反诈骗工作法遏制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始终保持零发案,创新“一村(格)一警”警务模式……提起“老韩”的成绩,同事们随口就能说出一大堆。“老韩”叫韩建伟,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基路派出所高皇寨社区警务室民警。

随着“老韩”走在高皇寨社区,各种各样的“招呼声”更是应接不暇。小韩、老韩、韩警官、韩哥、韩叔、韩老师……对每一次呼唤,韩建伟都微笑着回应。

社区情况底数清、情况明,有什么工作诀窍?“老韩”桌子旁边一摞厚厚的笔记本能给你“答案”。

这是“老韩”平时记录的民情日记,17年来,记满了整整96本,5000多篇……

17年真心付出,他成了最受欢迎的“编外村民”

“老韩”叫韩建伟,是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国基路派出所高皇寨社区警务室民警。

提及韩建伟,你能瞬间和这个辖区的群众们拉近距离。

“韩叔?咋能不认识,天天在这儿转。”

“我是韩老师的义务巡逻队长,有啥不寻常的情况,第一个跟他说。”

“租房、落户口、开证明,有啥不清楚的,直接问韩哥,一步到位。”

……

“你咋认识的韩警官?”

有人说,停车位纠纷是他解决好了;有人说,他给帮忙办妥了低保;有人说,那次半夜生病去医院看急诊多亏有他;有人说,他来了之后小偷小摸越来越少了……从大家七嘴八舌、杂乱无章的叙述中,从一件件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平凡琐事中,温暖而浓烈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十七年如一日的真心付出和兢兢业业,韩建伟收获了万千老百姓为他竖起的大拇指,微信里近5000个好友的信任,以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心服口服。

2003年,韩建伟从交警支队岗位调到社区工作,上班没多久,两眼一抹黑,“接到个报警电话,上来就喊‘人才村’有人打架啦,快来看看吧。我回了句‘打错了’,就挂了电话。”

“还‘人才村’,真逗!”韩建伟的小声嘀咕当即就被老民警一顿埋汰:“亏你还是社区民警,‘人才村’都不知道?走,我带你去。”到了现场,韩建伟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人才村”,是附近村民对一个人才培养中心单位家属院的俗称。

经此一事,韩建伟开始反思,也从此开启了他“逛辖区”的工作模式。逢人就递名片、留电话,遇见事就去听、去问。从早到晚,从市场街道到住户家中,韩建伟走烂了无数双袜子,走坏了无数双鞋子。

“为啥‘片儿警’比交警还忙”“为啥质量再好的袜子,只要穿在你脚上,寿命就超不过一周”“为啥鞋子不是这里开胶,就是那里脱线”……韩建伟的爱人吴文雅一直想不通这些问题,却养成了成捆成打批发袜子的习惯。

直到2013年,吴文雅考入辅警队伍,真正接触社区民警工作后,才真正理解了丈夫,也渐渐成了像他一样的人。几年来,她随韩建伟奔走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随身包里总备着膏药和创可贴,“鞋后帮快烂了,就糊上去,还能穿;袜子快磨破了,就粘上去,不硌脚。”

一个“信”字,让辖区群众都成了他的“信息员”

“刚开始,大家也不待见我,远远地看见我就躲开了。我钉在楼道里的警民联系牌,不是被涂了黑脸,就是眼睛被抠了,电话被抹了。”在韩建伟看来,想要实现辖区平安有序运转,首先就要做到“信”,百姓信你,愿意让你听到最接地气的呼声,你才能知道自己要做哪些工作。

如何取信于民?韩建伟的秘诀是:有求必应,把每件事都做细致、做扎实。“其实,老百姓一生中与派出所打交道就那么一两回,他找你,是信你会及时处理,是信你会公正公平,你也许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民警,你处理问题的态度如何,会影响到群众对整个公安队伍的看法。”

从住户到商户,从接警到出警,凭着一个“信”字,韩建伟成功调解了无数矛盾。也正是靠着这份长期积累起来的信任,他建立了一支“义务巡逻队”,辖区常住居民各个都是他的“信息员”,为侦破案件立下不少功劳。

“信任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要学会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情民意。人家有事儿找到你了,你得用心,想方设法处理好。”在韩建伟看来,只要基础工作做到位,就会治安情况明、人员管得住。

2009年,高皇寨社区居民法律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只要不是村上广播通知,讲多少遍都没用。于是,韩建伟建立了110个“平安大喇叭广播站”,每天早中晚三轮警示提醒,不定期通过广播传播法律知识,发布寻人、寻物信息。

爱学习、喜钻研,14年的“片警儿”生活,韩建伟总结出了“七字工作法”——信、听、问、酌、治、解、宁,“取得‘信’,再做好中间五个字,就会达到‘宁’,辖区安宁了,老百姓就会更加信任你,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实现社会和谐。”

从租户纸质文档登记到电脑录入信息,从城中村到小区居民楼,从村委会到社区,从治保会到物业管理,从房东到楼管、网民……在高皇寨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杨头儿,经历了社区的每一次变革和居民们从“躲着韩建伟走”到“主动上前打招呼”的变化,也见证了韩建伟从“奔波在辖区走访摸排的风尘仆仆”、到“用大喇叭一遍遍广播的不厌其烦”,再到“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把社区警务室建在手机上的与时俱进”。

有求必应,他是辖区群众的“公平秤”和“公共邮箱”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高皇寨,只要有韩建伟在,就没有断不了的是非长短,他就是一杆标准的“公平秤”。孩子捡到东西了,要跑去交给“警察叔叔”;房屋租赁出现纠纷了,要找“韩警官”主持公道;夫妻拌嘴、婆媳矛盾,要找“老韩”评评理。

户口咨询、警情播报、安全防范、法律宣传、寻人启事、纠纷调解、消防警示……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日益壮大,韩建伟把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编成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答疑解惑全面到位,有求必应当仁不让,不仅辖区内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种资讯,“外人”也经常把韩建伟的手机号码当“110”。

2020年11月27日晚,宋大姐在火车站捡到了一个钱包,不知道咋找失主,微信联系了韩建伟。韩建伟随即在朋友圈发布消息,不到半小时就联系上了失主。次日一早,宋大姐冒着寒风,骑了几十分钟电动车来到高皇寨社区警务室,在韩建伟的见证下把钱包还给了失主。

“我以前是高皇寨的二房东,虽然早就搬家了,可别人我信不过啊,只有交给韩哥我心里才踏实。”宋大姐说,她在很多地方住过,遇见事儿第一个想到的是韩建伟,“因为他一心为俺老百姓,从不推诿扯皮。”

高皇寨村没有拆迁时,韩建伟得知辖区内有37家废品收购站经营者,2万多名来自江苏泰州的装修工,他不仅分别建立微信群管理,还通过社区服务站为他们搭建平台,帮他们找工作,“老韩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也当他是好兄弟。”

在辖区群众看来,韩建伟是大家的“公共邮箱”——在高皇寨社区,寄信不用写详细地址,只要写上“郑州市柳林派出所韩建伟收转”,保准送到。

“韩警官,我们原来社区建设咋样了,楼建到几层了?”

“韩警官,我搬到南郊三环一亲戚家来住了,啥时候到南郊来联系。”

“韩警官,我原来一个快递发到原来柳林老地址了,麻烦代收一下。”

2015年,城中村改造,高皇寨社区整体拆迁,住户各自四散租房,与韩建伟的联络却从未中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韩建伟从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变成了老头了,群众也从“小韩”喊到了“老韩”,但是他依旧满怀热情的服务于辖区居民。

身患癌症坚守岗位 只为守护群众生活安宁

2020年上半年,一段时间内韩建伟感觉身体不适,4月26日值完班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其患上了肺癌。这一消息对常人来说就是噩梦,而韩建伟坦然对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治疗期间躺在病床上,韩建伟想的是工作,化疗结束就回到工作岗位上。在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中,针对城效社区各类微小企业及商户流动党员多、行业分布散的特点,韩建伟在高皇寨社区警务室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一村(格)一警”城效社区警务模式,有力推进了平安社区创建。

2018年5月16日,韩建伟与辖区国基路党工委协调,在高皇寨社区警务室选举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围绕“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工作主题,明确了5项任基本任务和6项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工作这一有效形式把社区各个行业、不同岗位的党员发动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凝聚了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强大合力。

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工作目标,韩建伟组建流动党员志愿巡逻服务队,收集各类安全隐患信息400余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组织巡逻防范400余次。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对辖区群众来说,他们不知道老韩有没有啥轰轰烈烈的事迹,更不知道他有没有侦办过啥惊天动力的大案,但老韩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韩警官”,因为他给辖区群众带去了生活的安宁。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