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义:当莫扎特用音乐温暖人生时 我们的情感又怎能只是节拍器

来源: 2015年05月14日

李云迪: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中国人拿到过的最佳成绩

张昊辰: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中国人

陈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该项赛事创办四十年来唯一获奖的中国人

这些“高徒”有一位共同的名师——七十五岁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

日前,但昭义来郑举办大师课,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他说——

我不知道有多少外行和我一样,只仰慕过钢琴演奏家,却完全忽略了演奏家们的老师。上个周日,对,就是母亲节那天,但昭义的出现,让我和我的“外行”朋友算是见了世面。

但昭义是谁?如果说他是钢琴教育家,你一定无感。如果说他是李云迪、陈萨、张昊辰这些“大明星”的老师,你一定讶然。就是这样一个在外行看来十分陌生的名字,却是享誉钢琴教育界多年的“金牌教练”!

他金牌在哪里?从我一个外行人的眼光来看,很简单——他尊重外行的感受。当我表达我看好当日演奏的某位琴童时,他说他和我不谋而合:“外行人能听懂的演奏才是‘活的’演奏。”

那什么是“活的”演奏?

电影《海上钢琴师》里有这样一句台词:“钢琴的键盘有88个键,有始有终,却并非无限,音乐才是无限的……”

当我问他,名师和高徒的相遇,是否可以理解为互相成就时,他给我打了一个比方:“学生是鸡蛋,老师是温度。当鸡蛋遇上合适的温度,一定会破壳而出!”

那为什么偏偏他是合适的温度呢?

我没有亲历他为李云迪上课的现场,我只见到在河南艺术中心容纳千人的音乐厅里,白发苍苍的他站在讲台上充满气场。这样的气场,靠的不是节拍,而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我想,无论在哪个专业领域,凡是会说故事的人,一定都是最会控制温度的人吧。

东方今报记者毛韶华/文刘栋杰/图

▶你为什么要弹钢琴?

我女儿的答案很直接:想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

她的同学答案很多元:想当老师、想当明星、想让爸爸妈妈开心……不一而足。

▶在见到但昭义之前,我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尽管我没有答案,但我在听到某些曲目时,确实有想哭的冲动。

没想到,但昭义为我揭开了“想哭”的秘密:那就是,你通过乐曲,和作曲者的身份、时代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东方今报记者毛韶华/文刘栋杰/图

【现场授课】

他是个幽默可亲的故事大王

“鹤发童颜”这个词,似乎是为但昭义“度身定造”的。这正如他每每提及莫扎特时出现的高频词——“童心未泯”,两者的核心都是一个“童”字。

5月10日,这位75岁、大师级的钢琴教育家,在郑州举办的大师课上,用整整三个小时指点了4名琴童。

在倾听《暴风雨》时,他鼓励演奏的女孩儿去联想曲中的自然意境:“勇敢一点!”

在问及练琴10年的初中男生,钢琴为他带来了什么时,他由衷地赞赏男生给出的答案:“让我变得更丰富!”

在委婉表达9岁的小朋友弹奏速度太快时,他幽默地点评:你着急得就像在跑步……

而无论指点哪一个,他总不忘先问一句:“你喜欢音乐吗?”

对,喜欢,这也许是一个人学习某项技艺的原始欲望,可多数人在走得越来越远时却往往忘记了他的初衷。

为了在短短的三个小时里让人们记得这个初衷,但昭义的教学方式颇为不同。没有大段的理论、没有强制的技巧,更没有死板的节拍。他从头至尾,都在讲述与音乐相关的故事。

他告诫孩子:“一定要学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学曲谱。音乐很神奇。在没有语言的时候,通过音乐,你可以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了解当时的人们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用你的理解来演奏,再通过你的演奏给听众带去新的理解,这,才是音乐的意义。当莫扎特用音乐温暖人生时,我们的情感,又怎能是节拍器?”

【回忆爱徒】他是个目光犀利的个性探测器

凭借这样的“独家理解”,但昭义带出的弟子,个个出类拔萃:陈萨,获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是该项赛事创办40年来唯一获奖的中国人;李云迪,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是中国钢琴家在这一国际顶级赛事中获得的最佳成绩;张昊辰,获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中国人。

他和他们有着怎样的相遇?他和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多年过去,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场景吗?

听到这个提问,但昭义的眼中浮现出一丝温暖的回忆。“李云迪最初不是跟我学的琴。”但昭义很坦白,“在重庆的一个钢琴比赛上,我第一次见到他,那时他只有七八岁。”但昭义说,自己至今还留着当年比赛时为李云迪拍摄的照片,“在这个孩子身上,我感觉到了人琴合一。他和他表演出来的曲子交融在一起,任何人一听就会被吸引”。

在但昭义看来,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却未必是修炼来的,而是天分。“李云迪4岁时拉手风琴就是重庆市比赛第一名,之后才转学钢琴。这是他在音乐领域的天赋,而我们的责任便是爱护这份天赋。如果丧失了这份天赋,他不可能拿到肖邦奖,因为肖邦的乐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琴合一”。

回忆与陈萨的相识时,但昭义笑称更是阴错阳差的缘分。“她原本想拜在另一位老师门下,可是因为那位老师不收女学生而被拒绝,于是她又找了我”。

但昭义说,自己给陈萨上课时,她会不断提问题。“我就觉得,哎,这个孩子挺动脑筋的。乐感又很好。所以大家一直很欣赏她。她没有很多外在的动作,但有很多内心的感受”。

不过回忆归回忆,但昭义始终认为自己没有教学秘诀:“钢琴教育要跨越那么多的时代,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绝不像点金术那样神奇。我能告诉他们的只有四个字:动脑用耳。”

【感叹音乐】

他是个理智与情感兼备的哲学家

没有秘诀,但是能发现问题。

通过这次公开课,但昭义对郑州的音乐环境表示赞赏。可是通过几名琴童的表现,他也再次发现了存在于中国琴童中的普遍问题。

但昭义告诉记者,除了音符、节奏,在每个曲谱的全曲前一般还有个音乐表情术语:“比如庄严的快板,是用来定义音乐的性格及主题性质的。它在告诉演奏者这是庄严的音乐,不是活泼的、抒情的音乐,如果气质弹的不同,那就是错误的演奏。”

但昭义有些忧虑:“不注重这一术语,是中国琴童在音乐理解上的欠缺。包括一些专业学生也有忽略。”

可是当记者表示,身为外行,却被当日一名9岁男孩的演奏吸引时,但昭义会心地笑了:“真正好的演奏,就是无论你是否懂得音乐,都会被吸引。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一股魅力可以抓住你,这是很神奇的。”

他给记者举例:“比如连续剧让人欲罢不能那是戏剧上的悬念,在音乐里这叫吸引力。有些人打着死拍子弹得很正确,但就是没有吸引力。有些人的演奏能随着脉搏跳动,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

说到这儿,他又想起了李云迪:“在学校的时候,有其他科目的老师告诉我,一些复杂的曲子,别人弹得很生硬,就李云迪弹的能听懂,愿意听。我就想,其实如果问他真正听懂了什么,他也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述。可是他愿意和李云迪一起去感受这个音乐。李云迪就是成功的。”由此但昭义认为,音乐要用心。“我告诉李云迪,每一个音符都要走心,不是仅仅敲出来。而是在手指上绕一圈后,能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音乐说到底不是听你弹得对不对,而是听你弹得动不动人。有没有弹出直指心灵的呼唤”。

【念及童年】

他是个“误入藕花深处”的有缘人

那么但昭义的童年是怎样的?他也曾是极具天赋的琴童吗?他有过钢琴梦吗?听记者怂恿他说这个,老爷子居然有点不好意思。他的“爆料”也让记者有点吃惊——完全是歪打正着!

但昭义的父亲是位医生。抗日战争胜利后,喜爱音乐的父亲在重庆买了架二手钢琴。用来培养但昭义的大哥。“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也跟着弹了一些初级的东西”。

“您当时喜欢吗?”当记者用但昭义最爱询问琴童的问题反问他时,他神秘地笑了:“我弹琴的时候也会去偷偷拨钟。大人规定练琴一小时,我就拨早一刻钟……”

“连您也会这么干?”

“谁小时候没这么干过?”

一番对话,令整个采访室的人都哈哈大笑!

不过即便如此,但昭义随后还是歪打正着走上了专业之路。

“四川音乐学院1954年开始招收钢琴专业学生,1955年,我的一个朋友便拉我去报名。”但昭义说,自己那个朋友才是真正的热爱,“他的父亲是造风琴的,他没弹过钢琴,听到我会弹一些小奏鸣曲很羡慕。打听到可以考学校,便拉了我和两个女生四个人一起去考。那时候会唱歌就能考上音乐学院啊,我却能弹一首小奏鸣曲,结果就被录取了。懵懵懂懂地就考进去了。可如果说音乐才能、天赋什么的,我是没有的。我记得当时的同学还笑我没有乐感。”但昭义很谦虚。

于是,一懵懂就是60年,直至当年的小男生成为钢琴教育家,他才敢说自己对钢琴如今终于称得上是热爱。

“现在离不开了,如果让我出去玩,我会觉得一天好无聊。”但昭义说,如今每次周末给孩子们上了课,下星期便会期待他们的进步,“我觉得和他们一起,把音乐做得更好是一种很大的享受”。

琴童弹奏,但昭义教授在一旁认真听,他还不时地抬起头,观察琴童的动作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