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来源: 2015年06月04日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百家讲坛嘉宾葛剑雄

推出新著《我们应有的反思》

接受今报记者专访谈及“复旦抄袭门”事件

折射的中国教育问题他称

“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70岁的葛剑雄,有很多身份。

他是学术界有口皆碑的人文学者,发表史学专著20余部,论文百余篇。

他还是公众眼中的公知,因为敢言,人称“葛大炮”。

学者身份的他,谈地域文化的形成,谈荀子的启示。他的博闻强识令他拥有众多粉丝。

他曾自勉:既不做书呆子,更不做伪君子。

因为疾病和时代的原因,他曾与大学教育擦肩而过。在工作了十多年后,他抓住机遇,重拾梦想。于是,31年前,他如愿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拿到硕士学位。而彼时他不曾想到的是,从此,与这所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31年来,他一直留在这所大学,心系青年未来。他笔耕不辍,在70岁高龄又推出新书《我们应有的反思》。

近日,“复旦抄袭门”事件令他痛心疾首。“有关部门和当事人应该公布真相,明确态度,承担责任。任何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应受到谴责,不容它们玷污复旦的声誉。”

由此,接受今报记者采访时,葛剑雄也再次提及自己新书中细述的关于中国教育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他说,“‘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也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要问社会,而不是仅问大学。”而对于买卖学位、抄袭论文等学术腐败,他直言:“反对这些行为要针对掌握权力、金钱和具有强势地位的那些人,光靠学校是解决不了的。”

东方今报记者毛韶华

■名词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曾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他还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复旦抄袭门——

5月27日,上海复旦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日,学校发布了2015年官方宣传片《ToMyLight》,但是,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相似度极高,有抄袭嫌疑。短短几天时间,在一浪接一浪的批评声中,这所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

【详见A18/19版】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