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下乡扶贫老顾不上回家 独生女写信说“我有个田螺妈妈”

来源: 今报网 2017年07月03日

光山县晏河乡干部毕雪丽(左)和村民唠家常

▶“我有一位田螺妈妈/我永远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什么时候可以休假/她总说有更多的工作在等着她/很多时候我很想她/却只能打个电话……”

▶近日,一封题为“我的田螺妈妈”的信被信阳干部刷屏。女儿信中难见一面的“田螺妈妈”,是光山县晏河乡干部毕雪丽。这封信的背后,是乡镇干部扎根基层、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王姝/文章继军/图

女儿一封信让扶贫妈妈成“网红”

6月29日,记者来到晏河乡政府,见到了穿着休闲短袖、长裤、运动鞋,正在办公的毕雪丽。办公室内除了有办公桌,还有床、洗漱用品。

毕雪丽告诉记者,这栋楼的办公室都是工作与宿舍一体的格局。“乡镇工作量大,很多家不在本地的工作人员需要长期住宿,他们就在办公室辟出一块生活区。”她说。

说到女儿的信,毕雪丽说,学校发起一个家长与孩子互相写信的活动,自己在家长会上看到了这封信。几天前,和同事说到孩子,毕雪丽说起因为忘记了女儿的生日,女儿写信称她“田螺妈妈”的事。同事很感兴趣,看了这封信,发到网上,没想到自己就这样“走红”了。

为获理解曾让女儿定期下乡体验

2013年3月,毕雪丽从光山县来到晏河乡工作。因为乡村建设工作繁忙,基本半个月回一次家。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毕雪丽更加投入,无暇顾及上高中的女儿。即使回家,也常常是夜晚,孩子已经睡了,她只能帮她洗好衣服,早起准备早餐,又匆匆离开。

“因为是独生子女,以前对孩子照顾较多。扶贫后对她的关心少一些,肯定有些不适应。”毕雪丽说,这封信中女儿写的都是事实,但基调还是有些伤感。实际上,这不是女儿第一次情感爆发,之前也有“妈妈关心不够”的抱怨。为了获得孩子的理解,每年女儿放假时,毕雪丽都让她坐公交车来到自己所在乡镇,观察体验几天妈妈的工作。

“聊天时,我会把农村、贫困户的情况给孩子说,否则她也不会在信里把村民的事情写得那么清楚。”毕雪丽说,“我想让她明白,工作对妈妈意味着价值和责任,脱贫攻坚对妈妈意味着使命和担当。”

毕雪丽说,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已经能够理解自己,但是毕竟是个孩子,在生日被忘记时,仍会感到委屈。“在她小时候讲过田螺姑娘的故事,说田螺姑娘总是默默把工作做好,在别人看到她的时候,隐身变成田螺。可能这个形象在孩子心中记忆深刻,所以就给我起了这么个外号吧。”

茶树变成摇钱树村民乐得一天喝瓶啤酒

毕雪丽的女儿在信中提到的“王家哥哥”、“尤家奶奶”、“小昊”、“小建”等村民的生活,是毕雪丽在工作中最关注的。

“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致富的关键途径是发展富民产业。我们乡把产业发展作为全乡脱贫攻坚的着力点,针对南部西部浅山丘陵、东部北部平地加岗岭地的地貌,在乡北部毗邻大苏山区域,发展有机茶、苗木花卉产业;西部有传统果业种植,进行改造升级;中东部发展特色养殖;南部浅山区发展油茶、茶叶种植。”毕雪丽介绍。

在晏河乡付店村的茶山间,记者遇到刚除草回来的村民王叶再。“今天喝啤酒了没?”毕雪丽笑着问。“肯定的,一天一瓶,雷打不动!”王叶再乐呵呵地说。

王叶再今年71岁,和老伴一起种着八亩茶园,今春茶叶收入两万多元。村干部告诉记者,王叶再是2012年年初第一批实验种茶的农户。当年,该村推广种植茶树,创建专业合作社,争取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帮扶单位帮扶资金以及社会捐款等,为村民免费提供茶种茶苗、免费开挖土地、义务培训等服务。

因为茶树要等到2到3年才见效益,很多村民借着政府提供的资源和劳动力,悄悄种上了豆子、芝麻等经济作物。干部们为王叶再的孩子介绍了务工岗位,解决后顾之忧,老两口决定支持政府,先试种两亩。坚持下来,果然有了收益,也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参与。

在另一户异地搬迁的村民王世棉的新家,老乡热情地端上了新摘的黄瓜:“你们辛苦了,每次来都要帮我们解决困难,自家种的蔬菜,一定要尝尝。”王世棉告诉记者,自己家中也种了八亩茶树,收入达到3000多元一亩,春季人手不够,还要请人帮忙。“多亏了咱们的好干部,让我这贫困户脱了贫,还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王世棉说。

茶叶村、药材村村村致富有绝招

2014年以来,付店村引进优良茶叶品种,繁育无性系优质茶苗125亩、1300余万株,解决了本村贫困户茶苗需求,而且带动了晏河乡、凉亭乡等周边乡镇的茶产业发展。繁育基地用工也解决了本村113名贫困人员的短期就业问题,人均增收3000余元。今年,该村又流转闲置土地580亩,用于油茶的实验种植。

沿着鲜花盛开的山路,记者来到该乡詹堂村。毕雪丽告诉记者,这些花朵都是药材苗株,不仅美观,还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村支书詹齐斌告诉记者,每年8月底到10月,是这些花开得最好的季节,周末不少周边居民都来游玩。

毕雪丽说,詹齐斌就是本村返乡创业的典型,利用“企业+农户”的产业带贫模式,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使贫困群众不仅有了地租收入和土地入股分红收入,还可以到基地务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流转土地收取租金等形式,通过打造‘茶叶村’、‘药材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她说。

回去的路上,毕雪丽告诉记者,在基层的脱贫工作中,有无数“田螺妈妈”、“田螺爸爸”,自己不过是其中一员。在脱贫的攻坚阶段,他们需要暂时放下家庭,为更高的事业奋斗,但是这些努力,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据悉,光山县晏河乡总人口514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31户5506人,截止到今年5月,该乡已脱贫658户2836人。

毕雪丽入户摸底村民家庭情况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