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心城区不再增设市级公立医院

来源: 今报网 2017年07月13日

▶医疗资源是一个城市基础性服务内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未来的医疗资源如何调整分布?7月12日,郑州市政府公布《郑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将市域医疗资源分为“一主、三副、三中心”。未来,郑州中心城区不再增加市级公立医院,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刘长征

增加航空港区等新城区区域医疗中心

此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而目前郑州市不同区域之间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差异较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环以内,郑东新区及航空港区相对缺乏。

因此,《规划》调整的原则是:控制中心城区资源,优先布局新兴人口密集区域,惠济区、高新区、航空港区等资源薄弱的城市新区要加快发展,增加医疗服务供给。

为此,《规划》根据郑州市区“一主一城三区”的空间布局,设置了郑州未来“一主、三副、三中心”的医疗布局方案,以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主、三副、三中心”是什么?

一主,即主城区,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省级医院为中心,建设服务全省、辐射中部的国家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同时,以郑州市实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中心,建设服务郑州、辐射全省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三副,即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南部新城、西部新城(荥阳市、上街区)、东部新城(中牟县)规划建设3个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三中心,即在登封、新密、新郑城区依托县(市)级医院建设3个县(市)级医疗服务中心。

打造一批专科医疗中心

专科医院是提高一个城市医疗水平以及辐射能力和国内影响力的重要建设内容。郑州市目前专科医院仅有54家,《规划》认为,郑州市目前过多发展综合医院,部分专科发展缓慢,康复、老年护理、儿童医疗、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不足。

因此,《规划》中也“点”了郑州多所医院的名字,依托其建设不同领域的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例如,依托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打造中原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心城区不再增加市级公立医院

《规划》起草前的调研发现,郑州市域内,部分省级和市级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为此,在未来的医疗资源规划中,郑州将执行严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原则。

政府鼓励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向专科医院转型,引导城市一、二级医院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同时,政府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单个执业点)床位规模,省办公立医院按省规划执行。

《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郑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8.5张。其中,医院床位数7.7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0.8张。

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每千常住人口6.2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鼓励社会资本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院主要包括社会力量开办医院和改制的公立医院。社会办医既可以提供高端服务,满足非基本需求,也可以提供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对公立医院形成补充和有序竞争。因此,在严控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郑州市也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方向。

政府将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支持政策,开放医疗市场,放宽准入范围,改善执业环境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各类医疗机构。

政府支持的重点是社会资本开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时也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鼓励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