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穿过大半个洛阳 去照顾瘫痪父亲

来源: 2015年08月14日

司马双堂老家在洛阳市老城区,成家后,他搬到了涧西区,父母一直在老家生活。1999年父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司马双堂和兄弟们轮流照顾。

从2008年开始,考虑到兄弟们工作较忙,司马双堂就一个人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每周坐车穿大半个洛阳城去照顾父亲。□东方今报记者弯继伟通讯员陈小霞/文记者李新华/图

■孝贤档案

姓名:司马双堂

年龄:58岁

家庭住址:洛阳市老城区敬事街1号院2号楼

孝心感言: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是每个子女的义务,我伺候父亲,让他在晚年少受点罪,是在传承我们家孝亲敬老的家风。

一勺一勺把食物送到老人舌根儿

司马双堂的父亲司马拴柱今年已84岁高龄,十几年前,老人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从那时起,日常起居需要人在身边照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司马拴柱老人的住处,当天上午,老人正静静躺在躺椅上,他的儿子司马双堂则守在他的旁边,随时准备帮他排痰、上厕所。

因为脑梗后遗症,司马双堂的父亲舌头不能“打弯”,失去了辅助进食和语言功能,并且需要人拍着后背才能吐痰,由于老人吃饭时只能进行简单的吞咽,所以他的一日三餐成了大难题。

每次吃饭,司马双堂总是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食物,一勺一勺送到老人舌根儿底部,然后提醒老人咽下,所以,每次给老人喂饭,差不多都得一个小时。

司马双堂说:“老爷子舌头不会动,每天只能吃流食,还有就是一些疙瘩类的饭食,都是些一下能咽下去的,像饺子之类的,吃饭很难。”

对于常年躺在病床上的老年人来说,饮食营养很重要,否则老人的身体会很快垮掉。为了能够合理搭配,司马双堂还会把水果、鸡蛋放到食品搅拌机里打碎,然后和成营养粥,一点一点喂给父亲。

前几年,司马双堂还专门为父亲制定了每天“二两肉、一个鸡蛋”的饮食标准,但随着老人消化功能的退化,现在这些都无法实现了。

戴上手套帮父亲排便

司马双堂老家在洛阳市老城区,成家后,他搬到了涧西区,父母一直在老家生活,父亲瘫痪后,他和兄弟们一直轮流照顾着。后来,考虑到兄弟们工作忙碌,从2008年开始,司马双堂就一个人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因为自己在涧西区的房子面积小,无法将父亲接过去,所以,现在每周他都要坐公交车,穿过大半个洛阳城去照顾父亲,到了周末兄弟们来“换班”时,他才可以回家休息一下。

由于长时间卧床,老人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及时消化,积食、便秘也就在所难免,每当老人排便困难,看着父亲因无法排便而痛苦呻吟时,司马双堂就会戴着手套帮父亲排便。

“父母从小就是这样把我养大的,他们那时候都不嫌脏,咱们现在自然也不能嫌脏。”司马双堂笑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了让父亲少受点罪,司马双堂总是定时定量给老人喂饭,每隔一段时间他总是会给父亲喂些润肠通便的药。

如今,在照顾父亲时,司马双堂最担心的就是给老人喂饭,老人不能正常吃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为父亲只能吞咽,食物容易进到肺管里,进而出现肺部感染。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的10月,那天晚上,老人吃完饭后,突然开始发烧,司马双堂就把老人赶紧送到了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肺部感染,住了一个月的院才痊愈,这些年,因为吃饭导致肺部感染,司马双堂的父亲已经住院五六次。

■每日一孝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情

洛阳师范学院张艳玲王春桃

近日,赴汝阳县蔡店乡纸坊小学的洛阳师范学院“艾心”支教队为孩子们举行了一次亲子生活主题班会。“父母知道你们的生日吗?”“知道!”孩子们无比肯定地说。但当问及“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时,半数以上的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简单而深刻的提问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了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的忽视。孩子们表示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用行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最后,孩子们用气球模拟母亲“怀胎十月”,领悟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该项活动在哄笑中开始,在沉默中结束,但深种在孩子们心中的是对父母深深的理解和满满的爱。

题字:

洛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洛阳书院院长王鸣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