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社:一群“孤独者”对生活美学的求索

来源: 2015年09月18日

□东方今报记者赵珈

满目疮痍:面对恶俗满地,不能再装睡

设计师与媒体人,是李刚的双重身份。

无一例外的是,这两种身份都赋予了他敢为人先的特质,但真正让李刚决定创立芝兰社的,还是在他眼中,不堪的现实。

设计专业毕业的李刚,最开始从事的是广告创意、设计工作,1999年底,他开始做《目标》杂志,郑州第一本本土DM杂志。二十年来,他相继创立了自己的杂志《郑周刊》和设计公司,在郑州本土做得也是有声有色。

但中国的现状是,设计师并没有和专业相符的地位,在广告主面前,大部分的设计理念不能被接受。“一开始人们会说,你是专业的,你放手设计吧,等到真的设计好了,他们又会说,你很专业,但是你不懂我们的行业,这个设计不接地气,等等。”之后一个设计师的广告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往往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是他们最得意的创意点,往往被抹杀得最厉害。

“越来越觉得,这个市场不值得我做下去。”李刚盘算着结束哪怕还风生水起的设计公司,“有少量的客户非常认可我们,给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和支持,但是仅仅靠这些人是不足够的。”李刚说,现在的市场对于只靠一个公司吃饭的人来说是足够的,但如果再有点追求,恐怕还要等上十年,但那时候他大概已经要退休了,不能这么等下去。

于是,就有了芝兰社。

“我们经常说,社会很俗,我就在想,能不能做件事,把那些不俗的人聚集起来,大家一起改变这个俗的现状?”在反复思量半年之后,李刚终于还是做了这件事。

“圈子越来越多,但现在中国的俱乐部有两大弊病,一是把人当资源,二是财富见高下,交往的目的都是奔着生意去的。”李刚说,他想做的是一个不流俗、打破逐利心态、纯粹探讨生活与美学的俱乐部,所以命名为沙龙,以区别和俱乐部的不同。而要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就要花更多的心思,以往做设计师的经验就派上用场了。在他看来,即便不赚钱去做自己想要的一个沙龙,也比为了钱接不能自主的广告业务更值得。

不闻其香:从命名到细节的各种“讲究”

芝兰社中,处处得见李刚作为设计师的心思,从会员们手中雅致的竹扇,到材质厚实的便签,小物什和细节中体现的不仅是匠心独运,更是李刚对抗喧嚣世俗的决心。

仔细追究起来,芝兰社到处皆学问,比如命名。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芝兰”二字便来源于《后汉书》。李刚期待在芝兰社中,能遇到想要遇到的一群人,他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着各自的专业和爱好,但都有一个共识:一同修行,达到并引领着美学觉醒,而“美育兴国”是他的最核心理念。

“修行很重要,是基于文化积淀的一种美学认知。在芝兰社,我们修的是生活禅。”李刚说,他曾参加过很多活动,无非是喝喝红酒、吃吃冷餐,穿着漂亮的衣服寒暄几句,放些展示PPT,用很多办法掩盖背后的商业意图。或者是一些兴趣俱乐部,大家一起学插花、茶艺,但是看着从老师到学生,对着一件明明不美的作品,仍然悉心摆弄,那画面是荒诞的,“非常用心,非常仔细,非常难看”。

而芝兰社的活动,不能落入这样的俗套。成立三个多月以来,芝兰社已经有30余位成员,包括各行各业的精英、企业家,除了定期举办的茶会之外,还会组织会员进行各种“雅集”(主题活动)。采访当天,佛像雕塑家王勇波、80后茶人赵亚兰两位联合发起人也来到李刚的办公室,他们经常这样小聚,探讨芝兰社接下来的活动。

由心而发:“芝兰八章经”所倡导的信念

芝兰社是《郑周刊》的一个线下组织,和这本倡导郑州品质生活的杂志一样,芝兰社倡导的中国新精英文化,以一种“雅集”的方式在这里实现着。

“沙龙和雅集是东西方美学觉醒的两种路径。芝兰社的成立,就是要‘遥接古贤风骨,近开同好雅集’。”李刚说,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来自于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雅集“兰亭集”那样,在芝兰社的一次次活动中,更多情感细腻、重视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将会产生无限的创造力,从安于意趣的“小生活”“小美学”,上升到趋于觉悟的“大生活”“大美学”,从而一步步感染无数身边的人,那么“美育兴国”也将不只是一句口号或一个理念。

芝兰社的“会员证书”上,“芝兰八章经”被放在显著的位置,“善念、价值、情怀、自律、风骨、财富、美商、正见”,是“芝兰人”的内功心法。

李刚为每个词都写下了他的解读,比如“价值”,代表的是“怀虔诚与畏惧之心,以洁净的力量时时找寻人格之无上价值”。而他写下这些“会章”并未耗费太多的时间,就是写出了自己内心所想。

正如“美商”这个词,他已经提了十年。“城市中充斥着亟待拯救的视觉,不知道什么是丑,这是非常不可理喻的。”李刚表示,美商就是对美的觉知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认知美之后,品悟美、创造美,进而分享美。

孤独前行:得罪人和被人笑,都不是事

李刚正在做的是一种追求美的事,然而,过程并不那么美。说起这其中的不易,大到为了活动找场地、布置,小到设计一个小小的车贴、标志,这些具体的工作都先按下不表,单单是提出一个理念,都会有被人笑的可能。

比如说,美育兴国。

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兴国,美育救国”,将美育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如今谈不上什么救国,李刚把它改成了“美育兴国”。

“在当下谈美学、讲生活,我想注定是要被人在背后偷偷嘲笑不接地气的。往直白里说,有人会觉得你在装逼。”李刚说,说起生活美学,会有人下意识地就说,这事不接地气。现在的中国,挣钱是最接地气的,但“我们关于成功的理论是失败的”,“其实现在最缺的才是最接地气的,我觉得现在我们最缺美育教育,缺乏把‘美’日常化的能力”。

“放眼周遭,难道你真的看不到物欲横流、熙攘纷繁、媚俗丛生吗?难道你真的要一面痛骂人心不古,一面讥笑那些提出追求美的人假装清高吗?”李刚是在反问别人,也是在叩问内心。“世上本无牛逼,装得多了,也就真的牛逼了。”一句像是赌气的话,李刚说得很是坚定,这个装逼,他打定主意要进行到底了。

在选择会员时,李刚用着近乎严苛的标准,这也无形中得罪了很多朋友。有人会问他,为什么不让我当会员,是觉得我分量不够吗?还有人会问,咱们都这么熟了,为什么还这么见外向我收会费?

“我一直感觉很孤独。”怀着理想和使命感,李刚感慨道。

但是他说,孤独并不遗憾,芝兰社在他的眼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孤独者联盟”。他期待着有更多同类,“我预计我们会有1000位会员,这个寓意就是郑州1000万人口里的万里挑一”。

生活美学为什么首先在郑州被提倡、被接纳,芝兰社为什么不在北上广等更为发达的地方首先出现?在场的佛像雕塑家王勇波说,这恰恰说明了河南的深厚文化积淀。

简介

芝兰社(ZhilanSalon)——2015年7月正式启航,聚合气类者为社,正身律己,共享美好。遥接古贤风骨,近开同好雅集。是由河南本土城市杂志《郑周刊》于2015年发起创立的探究品质生活的高端俱乐部组织。为国内首家倡导“中国新精英文化”,秉持“美育兴国”理念的生活美学沙龙。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