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撰写《明朝那些事儿》 经常征求我的意见

来源: 2015年09月25日

▶9月24日下午,大象融媒《七里河畔》再度开讲,此次名家公开课由大象融媒集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大明朝宫廷盛宴《明朝,一个被误读的王朝》。讲座结束后,毛佩琦接受了东方今报记者专访。谈到他的同事人大教授孙家洲发表公开信断绝师徒关系事件,他坦言,学生可以评价老师,但凭借一点点知识就妄评老师,可称之为“狂徒”。□东方今报记者梁新慧/文首席记者袁晓强/图

人们对明朝

有很多误解误读

下午2时,位于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同学们拿着纸笔,静静聆听毛佩琦先生的讲座。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明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研究的专家,他的讲座逻辑严谨,但不失幽默诙谐,生动活泼。

提起明朝,“腐败”“特务统治”“宦官专政”成了代名词。而在毛佩琦看来,明史是离现在比较近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社会鼎盛时期的历史。

在毛佩琦看来,明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明朝末年出现了向近代的转型,因此它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清朝因看到明朝制度的优越而选择了继承,事实证明,该制度也支持了清朝200多年的历史。

毛佩琦说,人们对明朝有很多误解误读,明朝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能让它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明史就成为一种社会需要。

当年明月

经常征求我的意见

了解明朝的历史,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一是通过电视,二是通过图书。而说到图书,自然要提到当年明月撰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该书以现代人的语言、通俗化的解读,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明朝,看过的人纷纷感慨:“明朝原来是这样。”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序言,正是毛佩琦撰写的。

“表述历史的方式有很多种,当年明月这种方式更为喜闻乐见,这是颇具时代感的解读。这种解读,不同于戏说,而是努力追求历史真实,文中的细节,基本上都有历史出处。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为这本书作序。”毛佩琦透露,当年明月在写作的时候,就经常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

一部好的历史剧

要做到16个字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家一起聊历史,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结果如何呢?很多人口中的历史,竟然都是历史剧中的剧情。

“不要以为古代帝王题材的电视剧都是历史剧,只能说,这是古装戏,古装戏不是历史剧,历史剧必须有历史,而歪曲历史的不是历史剧。”毛佩琦说,历史剧的本质是真实,它的核心也是真实。古装戏可以演绎、可以编造,但历史剧要说历史。

在毛佩琦看来,历史剧应该有16个字的标准:大事不虚,细节精致,剪裁生发,把握本质。

“作为文艺作品,大事不虚假,不能关公战秦琼,不能给人错误的历史认知;细节真实精致,穿着什么服装、使什么用具,要符合时代,在细节上一旦穿帮,观众对整个戏就怀疑了;剪裁生发,你可以剪裁,你可以设想各种的情节,他没说过什么话,你想他可能说过什么话,可能怎样做,前提是不违背本质;把握本质,就是戏的整体必须把握本质,如果说这句话不是这个人物可以说的,不是这个时代可以发生的,不是历史的必然,就错了”。

学生妄评老师

可称之为“狂徒”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声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原因是学生郝相赫在朋友圈发布的微信“居然对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教授无端嘲讽”。此后,该学生发表“情况说明”进行反驳,接着又收回“情况说明”,并进行道歉。针对双方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引起了巨大争议。作为孙家洲的同事,毛佩琦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郝同学的表现,不是个别现象,这个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社会。”毛佩琦说,郝同学的做法,不仅违背了传统,而且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当然可以评价老师,但他仅凭一点点知识就对老师妄加评论,这是不负责任的,可以称之为“狂徒”,希望社会和郝同学反思这个现象。

毛佩琦说,孙老师的做法看似简单了一些,但表现了他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坚持和坚守。他不能容忍这种现象出现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如果人人都这样,社会风气就变了,就乱了。当然,我也希望看到郝同学认真反省,看到师生和解,看到师长得到尊重,学生得到训诫,师生相互宽容的和谐局面。”毛佩琦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