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同樊响 一位书籍设计师的“织耕”情结

来源: 2015年10月09日

□东方今报记者赵珈

让织耕回归生活,找回温度与美好

人们已经不再提“男耕女织”了。

用了千百年的时间,几次工业革命,终于走出了那种原始、落后的生活状态。

但如今,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人人追随着高科技,脚步也越来越快,来不及思考感悟和叩问内心,生怕自己被落下。在这种快节奏之下,当初拼命摆脱的那种“男耕女织”,又隐隐成为人们对“归园田居”闲适的向往。

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份生活的恬淡?也许樊响提供了一种可能——用布艺把生活包装得更美。

走进织耕堂,就像走进了一个布的世界,大大小小近千件布艺制品,提醒着你生活中可能忽略的细节美。一个小小的茶壶,可以有自己专属的布袋子,设计成小包袱的样子,垫着防碎的棉絮,实用又可爱。宋徽宗的《听琴图》,可以放大成一幅巨大的屏风,把房间隔成自己想要的空间。窗帘上印着巩义石窟寺的飞天,或者别的什么图案,随你喜欢。

缝纫机的嗒嗒声有节奏地响着,打板师正在忙碌。樊响说,眼前所见的丝网印刷布制品,完全是手工制作,而不是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

2013年,樊响和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织耕堂,从设计到加工全部自己完成,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成了郑州最大的布艺包装公司,在本地做一些茶艺、佛教布制品;在阿里巴巴上,主要接受来自企业的定制订单。最初,樊响也没有想到,仅仅出于对“用布包装”的喜爱,发展到了现在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尽管订单越来越多,但他还坚持着初衷——用手工制作,只为传递出那种亲近和温度。“人的参与比机器印制的产品更加有温度感,而且对质量更加能够把控。”樊响说。织耕堂在做着一件事,就是用一件件饱含设计者心思的布艺作品,能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便利和美的享受。

做着特别的事,从不标榜特立独行

采访樊响正好是中秋、国庆节期间,而他和布的故事,最初也是在这样的节日氛围里开始的。

“在之前的公司,我用布把中秋月饼包装起来,觉得这个作为礼物送给客户,比给个盒子更有温度”。想必收到过樊响节日礼物的人,都能接收到他的那份心意。这也是在“包装纸”被诟病既浪费又无用的现在,樊响找到的既环保又独特的包装方式。“我是受到了日本风吕敷包装的启发,才开始用布包装的,既别致又实用,而且包装过之后,这些布还有用,不会直接扔掉造成浪费”。

在樊响的口中,实用是第一位的。河南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他,从事书籍设计工作已经十三年,没有设计师给人的那种“艺术范儿”印象,至今还习惯于背着双肩包、蹬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工作了多年之后,樊响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开始自主选择喜爱的题材进行书籍设计,大都是和摄影、书法、绘画有关的书籍。其中《太极》这本摄影作品集,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荣誉,并被推荐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

樊响将《太极》设计成体量较小的横开本,然而这一理念当初并不被人们接受,人们都希望摄影

能尽量大,但樊响坚持了下来,他一直认为,一本书的设计,要考虑到打开书的人的感受,“看书的动作是否能够保持优雅,是否不造成尴尬”。

精装书总被认为是不太利于翻阅的,但樊响不想因为设计给读者带来这种疏离感,他的设计,都希望能够尽量贴近使用者。“我一直希望做出来的东西是真正能和人靠近的,不会有距离感,这是我的审美观。”之所以会钟情于“布”这种材质,也是出于亲近感的考虑,柔软的质地、可塑的外观,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触手可及的实用和美,而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孤僻。

真正喜欢的东西

不计成本也要做

“@二七·郑州2015布艺设计邀请展”是十一期间,郑州最具关注度的创意活动,樊响作为联合策展人之一,从几个月前就开始着手筹备。邀请70多位设计师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难的,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对活动特别支持,但要把100余件设计作品完整呈现在帆布包上,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织耕堂的产品上,已经可以用丝网印刷将中国古典绘画完美呈现,包括多种颜色和松枝细密的纹路,工序异常复杂。以长2.8米、宽1.2米的《听琴图》为例,需要13套模板,人工进行13次印刷,而且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出品一件可能需要有三件的准备,挑出其中一幅不错的”。

在“@二七”帆布包的制作上,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中有位设计师把二七塔作为元素重复组成类似于“LV”的花形,帆布包摇身一变,成了“二七版奢侈品”,但是在印制完成后,细小的塔尖不是很显,但就是这哪怕只有几毫米的细节,樊响也不想因为呈现的原因给设计打折扣,于是把印制好的40个包作废,又从头再来。还有一件设计作品,虽然只有四个颜色,但是需要11遍印制才能完成,对工序的要求非常高。

习惯为他人着想的樊响无疑是个“暖男”,但他也有执拗的一面,尤其是在设计上。

很多时候,并不是有谁在要求着樊响,但他总有设计师的“坏毛病”,类似于这样不计成本的否定再来,他不知道试过多少遍。执着于创造“不太容易的美”,他愿意为此多走一些路,尽管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弯路。一个僧侣经常背的深蓝色方形帆布包,樊响设计出了一代,但因为不满意包包正中间的纽扣看起来过于古典,又设计出了纽扣移到了包底部几乎看不见地方的第二代,随之而改变的是一个平常的单开口布包,变成了折叠的双层包,实用性能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是樊响心里最踏实的时候。当爱人和孩子都睡下了,樊响坐在电脑前,开始思考设计的事。“很平静,很疲惫。”十几年来都是如此,直到凌晨1点才休息。虽然开着两家公司,但并不能说樊响是个“生意人”,因为没有哪个生意人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而不计成本。但樊响乐在其中,虽然现在要兼顾书籍和布艺两种设计,但这两者都是他所喜爱的。

【个人简介】

樊响,书籍设计师,布艺设计师。

从事书籍设计13年,2011年成立凡响书籍设计工作室。

出于对布艺的喜爱,2014年初,与朋友联合创办了织耕堂布艺公司,并担任艺术总监。

【获奖】

2013年《太极》获得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荣誉。

2010年《中国游牧蒙古人·学校》《生存地》《历史的告白》《新雷锋故事》获得“第十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图书奖。

2011年《云之南·河之南》获得“大理国际影会”优秀图书奖,并被美国盖蒂博物馆收藏。

2012年《中国野长城》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图书奖。

2014年《南街村》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凤凰卫视优秀图书奖。

【福利】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东方今报文娱工作室微信公众号“找乐”(zhaole6789),转发近期即将推出的相关文章,并将截图发给“找乐”即可参与抽奖活动。奖品是织耕堂提供的布艺茶具包一个,名额有10位。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