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新的“反套路”:不能为了悬疑放弃塑造“人”

来源: 2020年06月04日

    在甜宠剧流行的当下,国产涉案剧这几年正悄然回归各大卫视黄金档。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燃烧》以及“三个男人联手破案”的《三叉戟》更是开启了涉案剧的霸屏模式。作为创作出《红蜘蛛》《征服》《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等剧的资深编剧和导演,陈育新这次更是身兼《燃烧》的导演和编剧,这是他继《国家行动》之后,时隔12年再执导筒。昨天,这位涉案剧金牌编剧和导演接受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的专访,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也聊了当下涉案剧的一些套路。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吴净净/文 受访者供图

    说创作

    折射中国司法30年改革进程

    《燃烧》这个项目最早启动于7年前,当时的公安部宣传局交给陈育新一个“半命题作文”任务——写一个警察世家的故事,但没有原型。找不到灵感的陈育新在创作《湄公河大案》及《破冰行动》的过程中,对警察世家的故事有了头绪:“由于做《湄公河大案》和《破冰行动》,我采访了大量公安干警,接触了很多故事,便同时开始酝酿《燃烧》的创作。”

    《燃烧》的开篇其实也是依循了陈育新对刑侦剧的认知:30年前,龙城市一起神秘杀人案件,改变了老法医高四海和刑警高建设父子二人的命运。30年后,陈年疑案突然出现新线索——一副骸骨被发现。负责现场办案的是民警高风,他是高建设的儿子,原本辞掉警察工作准备当律师,却因新线索出现,决定追寻真相。

    陈育新表示,他想通过这部刑侦剧折射出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以高家三代人为例,左右爷爷和父亲命运的关键一案分别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年的司法环境不推崇疑罪从无的原则,而到了高风所在的当下,疑罪从无等保障人权的法律原则以及相关司法程序得到了高度重视。”

    写人性  把刻画焦点对准人物的内心

    在《燃烧》中,不同人物会面临不同的人性挣扎与抉择,进而改变命运。在创作过程中,陈育新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创作,将焦点对准“人性”的刻画:“人的犯罪、堕落,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动机和欲望。我把《燃烧》的焦点对准刻画人物的内心,他们人生中每个选择与决定,都会带来不同结果与方向。”

    动机和真相,其实也是刑侦剧里面最关键的两个词。“动机在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状态,是被认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所以刑侦剧里的刑警就要研究死者,研究凶手的心理,这样焦点自然而然就对准了人物,对准了人性。”作为创作者,陈育新也希望自己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能够对观众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所启发。

    具体到《燃烧》这部剧,陈育新想要观众思考的就是人要如何面对欲望,如何面对人生中一个不起眼的选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机,一点不能被压抑的欲望,都有可能让人堕落。但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原因来施加罪恶,其实都是屈从于自己内心的欲望,你给自己的罪恶寻找的任何理由都是不成立的,罪恶就是罪恶。”

    要演技  选拔演员要求“表演准确”

    在古装剧和甜宠剧当道的情况下,优质涉案剧也在逐步回归。陈育新还记得,涉案剧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没有进入到各大卫视的黄金档。如今再度回归,他觉得也是因为涉案剧中不同剧种的大量出现,“像缉毒题材和经侦题材,有这些跨界多元题材的出现。同时,有大量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为誓言不惜牺牲生命的英模人物出现。”所以,涉案剧回归其实也是创作者向警察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跟其他剧种不太一样,最近几年回归的涉案剧,主创多是实力演员云集。像《三叉戟》是陈建斌、董勇和郝平领衔主演,《燃烧》中,除了经超和张佳宁这样的年轻演员,更有奚美娟、谭凯、邬君梅等一大批戏骨级的优秀演员,可谓全员实力派。说到这儿,陈育新也解释了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演员,“因为这部戏是刻画人性的,大量戏在写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下面的暗潮涌动,也会刻画人物走向犯罪的过程。包括叙事的手法上,我们会要求比较严谨、严肃。”

    所以他希望能找一些实力派的演员。“事实证明,我觉得像经超以及这些老戏骨们,表演得非常准确,能阐释每个人物的内心,这是我们当初选演员时候的一个考量。”而演员们看到剧本后,也是欣然接受邀约,最终集齐这样的豪华阵容,“其实只要剧本好,人物刻画起来有深度,有表演发挥的空间,他们都会非常乐意来。”

    反套路  不能为了反转而反转

    这些年,陈育新创作了多部热播的涉案剧,作为这方面的行家,他也了解,涉案剧已经有了一些既定的模式。有的剧集为了满足观众猎奇的心理,更是会着重突出刺激场面、悬疑剧情。“为反转而反转、为悬疑而悬疑,最后往往放弃了人物的刻画,只剩事件,人物的塑造可能就相对比较苍白。”而他觉得,人性的表达是无止境的,创作这类剧尤其需要对现实生活和对人性有深刻的研究。在拍《燃烧》时,他们就坚持走“人性”这条路,“一剧之本都在于塑造人,人树起来了,那个剧肯定就树起来了。”

    所以,观众也可以看出,《燃烧》与以往的刑侦剧不同,陈育新在人物出场安排上做了一些反套路的创新:“剧中有些大Boss提前出场,暴露身份。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让观众感受这个人物,跟着人物一起去选择、去决定。”

    事实上,在陈育新看来,刑侦剧的创作难度较大:“缉毒剧、反恐剧等类型剧所涉的犯罪有团伙、有分工,相对比较好写。刑侦剧则聚焦个体犯罪,只能写人物。这类剧的开场通常会呈现一桩罪案,警方奔赴犯罪现场,通过现场勘查、法医鉴定来寻找证据,确定嫌疑人,寻找犯罪动机及背后真相,涉及大量心理状态的刻画。”除了人性,尺度问题也是陈育新觉得刑侦剧难写难拍的原因,“因为会涉及大量社会问题,另外血腥和暴力也不可避免,包括警方技侦手段的表现等,都是刑侦剧比别的涉案剧种难写的一个原因。”

    如何准确把握这种尺度,又要把故事性和真实性完美结合?的确很考验功力。陈育新用《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动》举例,剧中都是以真实要案为原型,“但是我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非常多虚构的成分。我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作者,要把现实和虚构完美统一,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创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和创作手法、理念,把这两者糅合在一起,在他看来,这个创作理念是所有影视创作中类型剧所需要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写好人物。因为任何影视剧作品,能够让观众记住的,都是人物。只有把人物写好了,这部剧才能成功。”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