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05后小姐弟出版新诗集,想知道为啥别人家的孩子这么秀吗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年06月15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刘继忠 ■ 张莉/文图

“冬天已经过去/可北风还遗留在这个世界”“死海里的咸/像是笑里藏刀”在《一个叫「灵感」的人在敲门》这套诗集里,这般动人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两本诗集的小诗人,是一对可爱的姐弟,他们的语言充满灵性,在不同年龄段展示了万千思绪和奇妙童真。

6月14日下午,两位郑州小诗人泰惠、泰华一同做客郑州大摩纸的时代书店,现场与特邀嘉宾曹亚瑟解读诗里行间,并和读者们分享创作灵感迸发的点点滴滴。

“灵感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泰惠、泰华姐弟与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母亲和外公都是作家,两人在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中爱上了写诗。姐姐泰惠13岁刚上初一,弟弟泰华11岁刚上四年级,两人在四五岁开始写诗,或温柔、或迷茫,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着这个世界,在诗中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宇宙。

姐姐泰惠,是一位高产小诗人,迄今为止已经写了1000多首诗,多部作品发表在诗刊、报刊上,十岁时就曾出版《幻想集》。在她的诗中,对于这个世界关系的理解,显得奇妙又美丽。“公交车上的人/跟我有关系却又没有关系/我听着她们的声音/呼吸着他们曾用过的空气/有一个人/她的包蹭了我一下在我身上留下了她的痕迹。”在《幻想集》中,泰惠用近乎冷淡的语言,嗅着人际关系的气息。

聊起自己喜欢的诗人,偏于内向的泰惠打开了话匣子,语言也活泼不少。“我的第一首诗就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经常会在作业本上记录下一些只言片语,平时在家写完作业后会去写诗。”泰惠介绍,写诗的灵感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像水龙头一样自如收放,不会耽误自己文化课的日常学习,而外出旅行又会带来一些特殊灵感。

相较于姐姐写诗的性格使然,弟弟泰华写诗的原因似乎更为直接,来自妈妈的“经济刺激”。起初,姐姐写诗都能从妈妈那里求得“稿费奖励”,自己为了微薄的收入也跃跃欲试,渐渐也爱上了写诗。泰华与姐姐泰惠的文艺感性不同,自己的思绪更趋于理性化,平日里更爱读一些理科书籍。

“我把时间翻来翻去/然后选择这一天的任意一日/作为时间的肚脐眼/穿越进去/那是不是就会有两个我呢?”在《时间的肚脐眼》这首诗中,泰华新奇的思维跳跃其中,孩子的视角充满童趣,字里行间却又引人深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部隐形的摄像机”

每个人在年少时所表达的童真都非常宝贵,而他们的母亲也希望能够呵护孩子的这一份“率性”,作为两位小诗人背后的“超人妈妈”孙瑜,是又怎样保留住孩子的心灵随笔呢?作为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孙瑜曾斩获杜甫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这个正经的书香门第,也成功勾起大家的好奇,姐弟俩走上诗人的道路,是否与孙瑜的日常培养引导有关?

孙瑜现场在分享会上,道出了自己独特的育儿经。“孩子虽然是家长最好的作品,但不能因此将期许压覆在孩子的身上,自己应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完成自己的事。”在她看来,孩子的天性不可泯灭,不能压榨孩子做违背自身感受的事,更不能将自身梦想嫁接其中,应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使然,捕捉孩子被兴趣灵感“绑架”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一部隐形的摄像机,他会在无形中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可能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举动就被孩子录下来了,他就会有意地去模仿。”孙瑜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孩子的行为习惯、阅读习惯都是在无形中默默建立,家长早期的陪伴更是不可替代。

普通的孩子,有平凡的快乐。孙瑜透露,自己从未给孩子规划过以后的职业生涯,更希望孩子能够将爱好变成工作,可以乐在其中。“我经常会带他们出国旅行,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的全貌,才会加深他们对美的发现。”在孩子面前,孙瑜是最温暖的倾听者、守护者、记录者。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