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呈现诗歌辞赋里的黄河!《我引黄河心上流》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年09月18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2020年9月17日,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一周年之际,由河南省文联、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我引黄河心上流——历代黄河诗歌辞赋选》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与会的专家们认为,该书是一座“立体的黄河诗赋艺术碑廊”,它的出版,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148篇文学作品28幅彩色插图,呈现诗歌词赋里的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对中国人和中原人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黄河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河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地标。古往今来,文学大家,优秀的诗词赋作者如何歌咏它,吟诵它,书写它,还有黄河对中国人思想和情感的影响,对中国人品格与性情的塑造与浸染,都在《我引黄河心上流》这本书里得到很好的展现。

  据悉,《我引黄河心上流》由王守国担任主编。全书精心筛选不同时期与黄河有关的148篇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古今辞赋、白话新诗三个主要部分。

  与黄河主题内容相呼应,全书还选用28幅彩色插图,涵盖关于黄河的书法、国画和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均出自著名书法家、画家之手,它们和诗歌辞赋一起,为读者呈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不同作者、不同心态下歌咏黄河的千百样貌,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黄河画卷,很好地体现了主编和编者的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封面的书名,采用毛主席的书法,很好地彰显了黄河的气势;封面的用图,也很好地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奔放的气韵。

  从时间上看,这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黄河主题诗歌作品集。它从《诗经》、魏晋辞赋、唐诗宋词,到元、明、清以及当代诗歌、歌曲歌词,穿越时空,可以让读者看到黄河主题诗歌的发生、发展以及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生动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延续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共存这种关系的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从文体意义来看,这本书融汇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以古今各种诗歌形式的融合书写黄河,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体现出了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中国人的情怀与风采。

  这本书的责编王国钦是古体诗词界的知名诗人,也是辞赋大家。他是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这本书的书名“我引黄河心上流”,也是源于他的一首七绝。由这样一位专业度高、术有专攻的编辑担任责编,也保证了这本书的高质量出版。

  用出版方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我引黄河心上流》的编选出版,正是落实习总书记讲好“黄河故事”的指示。出版这本书,是讲好黄河故事新的开端和起点。

  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黄河,激发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从古老的《五子之歌》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从应玚的《灵河赋》到今人诸多感赋黄河的篇章,上下纵横,随黄河而起舞;今古穿越,历九曲而成章。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卫绍生认为,黄河诗赋是九曲黄河的赐予,诗赋黄河是诗人心曲的流动。黄河诗赋承载着黄河文化之魂,而黄河文化之魂则是黄河诗赋的主旋律。

  黄河诗赋吟咏的对象是黄河,描绘的物象、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可谓千差万别。纵览《我引黄河心上流》选录的历代黄河诗赋可以发现,诗人的聚焦点不同,选取的诗材诗料不同,采用的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仔细体味,很多诗篇高扬的是黄河文化的主旋律,表达或蕴含的思想主旨与黄河文化之魂惊人的一致。

  这些诗赋是情感的流露,是心曲的乐章。只有用心阅读,才能与黄河交融;只有用灵魂感悟,才能与诗人神会。王守国主编的《我引黄河心上流》,或许也是基于对黄河诗赋的这样一种基本判断,才把“心上流”三字用到了书名中。用心阅读、用灵魂感受这部依然散发着墨香的作品,对诗赋黄河因此又多了几分了解,对黄河文化之魂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君言九曲如龙舞,我引黄河心上流。”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体义说,《我引黄河心上流——历代黄河诗歌辞赋选》是一座“立体的黄河诗赋艺术碑廊”。它的出版,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郑州大学教授刘玉叶认为,《我引黄河心上流》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体裁全面,涵盖了诗、词、赋诸多文体;古今兼选,从远古的《诗经》至近现代的作品,搜罗完备;编选精良,挑选的均为文学价值较高、有影响力的作品。

与会的专家们认为,去年9月,习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后,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便成为出版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该书的出版,则彰显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文化战略与文化担当。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