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访谈|出版人聂震宁:从“开卷有益”到“读懂读薄”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0年12月11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聂震宁是我国资深出版人、作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全民阅读推广人,曾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在他主政人民文学出版社期间,开创性引进《哈利波特》版权,至今畅销不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早在2007年,他就提交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提案,为阅读鼓与呼。

  今年12月初,聂震宁先生做客天一文化讲坛,为郑州市民分享他的阅读方法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聂震宁就全民阅读、阅读趋势、阅读能力培养、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出版行业的发展定位、阅读境界的提升等问题,一一发表了见解。 他认为,阅读的最高境界,既要“知书达理”更要“知书达礼”,而对于阅读的要求,则从当初的“开卷有益”到今天的“读懂读薄”。

【全民阅读】最初反响不一,发展超出预料

  2007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聂震宁和30全国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议的提案。此后,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持续开展,“全民阅读”也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

  转眼之间,已经13年。2020年年末,当聂震宁回首全民阅读时,他依然感慨万千。

  “当时提出全民阅读,社会上反响不一。”聂震宁说,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全民阅读”,或者以为它是一个有安排、有检查的读书活动,会给大家的生活中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在提案里提到建议设立“读书日”,许多人也批评这是“什么都要过节”。在他看来,这是当时部分人对全民阅读的误会。

  实际上,“全民阅读”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在他们提案之前的2006年11月,中宣部等11个部委就在深圳召开过一次深圳读书月的座谈会,发出了开展“全民阅读”的倡议。而身为政协委员的他们提出全民阅读,也算是对倡议的回应,希望得到落实。

  10多年来,对于全民阅读,从开始时大家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到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包括当时发表过一些疑问的学者,也都在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

  聂震宁说,这完全超过了他们当初的预料。“我当时觉得能够开展就好,开展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因为读书总比不读好。以至于有人问我读手机算不算阅读?我说这也算。只不过只读手机不读书,容易碎片化,读书会完整一些。”

  移动互联时代, 纸质书被电子书、被网络阅读替代的趋势,一直持续。但聂震宁认为,尽管图书被线上阅读替代得很厉害,但线下的图书销售一直保持着增长。销售的总定价、总册数,每年都保持百分之几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10多年前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人的阅读一直在增长。

【阅读趋势】读法各种各样,完全不必拘泥

  近年来,泛知识类的音频、短视频、中长视频不断涌现,“阅读”的外延在不断扩大。

  “现在很多平台都拆书,比如得到、樊登读书,把一本完整的书拆成几十个片段。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动大众读书,也有利于比较好的图书信息尽快扩散出来。”聂震宁说,这是人类读书的一种方法,但他不能相信人们会一直靠这样的办法来读书。

  比如读小说,更多的读者想看到人物,看到主人公的命运,看到主人公的跌宕起伏和前因后果。当然,也有读者循序渐进地读,从“月亮升起来了”读起也可以,从“太阳好起来了”读起也可以,从“大河平缓地流淌在大地上”这里读起也可以。

  “读法各种各样,我觉得不必拘泥。比如现在的直播带货,一个人讲他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书,通过很妙的一个点,很快几十万册就卖出去了。特别是亲子阅读,父母正愁找不到书,然后有人直播带货说有一个孩子读了这本书立刻开窍,父母就会立刻下单。”

  直播时代,出版社会不会有目的地通过直播带货?品质如何保证?

  “作为出版社,如果老出关系书,品质不好,那出版社还怎么做?一样的,现在直播带货也好,抖音也好,APP也好,他们也有一个品牌在接受考验。如果他推荐的书说得好听,其实不值得读。久而久之,人们就不听他的。”聂震宁认为,这是一种虽然粘度很强,但是实际上自由度也非常高的事情。就像书店的书,你进去究竟买不买,那是非常自由的事情。目前,通过抖音推广图书,是一个新兴的方式,所以大家感兴趣。很多人是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是商业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不难理解。

【阅读境界】既要“知书达理”,更要“知书达礼”

#FormatImgID_3#

  听书也好,“拆书”也好,一个人要真正培养好自己的阅读力,最终还得循序渐进,还得有若干的方法,比如说如何激发兴趣。

  聂震宁说,拆书激发的是一种兴趣,自己在网上搜寻激发的也是一种兴趣,到图书馆、书店里面去翻阅图书也是一种兴趣。“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要把它变成志趣。不是说别人说好大家都去买,这个是很盲目的市场行为。”

  聂震宁认为,阅读力里很重要的是判断能力——能够判断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无论主题也好,观点也好,论断也好,好和不够好、对和不对,读者要有判断力。仅仅有判断力还不够,还应该有联想创新的能力,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可以保持比较好的思维。

  读书读到最后,还要有思辨。无论归纳还是演绎,总要有思考。孔子说,“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你不能举一反三,就等于没有学会。

  聂震宁坦陈,“全民阅读”提高了阅读率,但在阅读力方面可能还任重道远。

  “全民阅读”至少使更多的人接触了书本。多读一些书,社会的国民素质就会提高一些。知书达理,这是古人希望的一种状态。知书达理是两个“理”,一个是道理的“理”,一个是礼貌的“礼”。道理的理就是读了书就懂得更多道理,但这还不够,更高的境界是达礼。读了书,气质得到修养,素质得到提高,不纠缠于某一些硬道理、死道理,更多地强调人和人的良好关系,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从而知书达礼。

  “我一直觉得,接触书总比不接触书更容易知书达礼,读总比不读好。都说无静不学,宁静致远,事实上不学也无以静。不读书,大家很难安静下来。你看现在高铁上、地铁上、公交车上,大家拿着手机来读,都安静很多,大声说话的人少了。”

【出版现象】市场有了需求,就有从众生产

  市场经济下,出版行业也也有不少乱象:一部电视剧原本没有原著,但出版社会迅速根据电视剧出书;某一本书火爆之后,类似的书接踵而至……

  “只要有市场,必然就有从众。而作为生产者,只要有市场的需求,必然就有从众的生产。”聂震宁说,市场营销上有一种机制叫“衣角机制”,也就是说,别人可以进城,我就牵着别人的衣角跟着进去。

  聂震宁记得很清楚,大概2000年左右,市场上出现了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卖的很火。结果,“谁动了他的奶酪”、“谁动了你的奶酪”、“你的奶酪被谁动了”诸如此类的图书扎堆出版,这附和了读者的从众效应。再比如,麦家的《暗算》火了,结果谍战片扎堆,但都不如《暗算》。

  “所以,仿作总会被大家看出来。出版社要做有创造性的出版社、有品牌价值的出版社,那肯定要有更多的创新之作,完全跟着市场是不对的。当然,热点很重要。如果你能够形成热点,那这就是你的了不起之处。当你是热点的时候,别人再来模仿你,他就很困难,除非他能够提升。 ”

  说到此,聂震宁说起了2000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社长时,引进《哈利波特》的经过。

  “新世纪之初,当时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无论中国的、国外的,审美都停留在比较现实主义、注重教化作用。当然,《哈利波特》也有教化作用,但它充满了想象力,它是幻想小说,而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幻想小说。从这意义上说,它是别开生面的。于是,我们决定引进《哈利波塔》的版权,结果大火,至今畅销。后来,国内诸多出版社引进很多国外版权,但他们都没有超过《哈利波特》形成的那种标志性的出版物的价值。”时至今日,聂震宁一直很自豪当初引进《哈利波特》的开创性举动。

【作家作品】作品一旦诞生,就是最好的自供状

  聂震宁曾经就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前不久跟字节跳动签订了合作,要推300位作家入驻他们的各大平台,包括莫言、李洱,已经率先入驻,让广大读者读书的同时,还能够和作家进行互动。

  在大家的想象里,作家总是苦守书斋、甘于寂寞的,如今有了视频平台,还得时不时地自我推销。

  “钱钟书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意大利女记者跟钱钟书说,想去拜访你,因为你的《围城》太好了。而钱钟书说不必了,既然你吃了鸡蛋,为什么一定要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问题是作家不是母鸡,而且你吃的那个鸡蛋事实上是特殊的鸡蛋。我吃了一只金蛋,当然想看看下金蛋的母鸡。这是一种阅读心理。”

  聂震宁说,阅读心理还有一个,就是知人论事。“我要看这个人,我才知道他的小说果然是更有趣味的,看了这个人,我才知道他的小说的意境,我才得到更进一步的启示,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钱钟书先生的说法很幽默,事实上,他响应了西方国家的一个批评学派——新批评派的观点,即细读文本,跟作家无关。作品一旦诞生,它就是独立的作品,不需要作家来说三道四。你再问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不用说,看文本就行了。”聂震宁说,当然现在作家要出来讲,事实上是有助于阅读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作品的推动。但如果是严肃的文学批评,不会止于这里,但也不会忽略这里。

  “文学批评要分析作品,作家说再多,无论多少花言巧语都没有发言权。李健吾曾说,一个人最大的叛徒就是他自己,因为他把他自己写出来了,作品就是你最好的自供状。”

【阅读培养】以前“开卷有益”,现在“读懂读薄”

  聂震宁为中小学家长和老师写了一本阅读辅导书,名叫《阅读力决定学习力》,自言写作的过程“十分艰难”。

#FormatImgID_6#

  聂震宁谦虚地说,尽管他阅读,但研究阅读学的时间并不长。《阅读力决定学习力》只是做了一个基础研究,升华到了阅读和学习的关系。

  写作之所以艰难,除了研究阅读学时间不长,更重要的是要收集大量资料,要对家长、老师和学生负责,不能给他们错误的指导。当然,也要对教育改革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能符合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

  现在,教育改革加大阅读量,那么加大阅读量对学习力有什么关系?聂震宁经常到各级图书馆讲座,不少家长提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很爱读书,可他不会写作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我的孩子做完作业都10:30了,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在这本书里,聂震宁谈到了读书兴趣怎么培养,习惯怎么养成,阅读要有什么策略等等,更具体到一二年级怎么读、三四年级怎么读。

  聂震宁把学生时代的阅读,分成了五个阶段。

  一二年级是一个起步阶段,起步阶段的图书往往图文并茂,可以让孩子保持更好的阅读兴趣。三四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图片越来越少,文字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完整。这时学生要保持比较好的阅读兴趣和耐心。大家都说,小学三年级形成学习习惯,事实上阅读也一样。五六年级是一个基础阅读阶段。五六年级基础打得好,初中上课学得就会更好。而且这个时候可能开始要读整本书了,学生能够适应地、有耐心地读下去,以后就能够有比较好的阅读能力。

  到了初中,如果读好了,就是一个成熟阅读阶段。而到了高中,则是思辨阅读阶段,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锻炼你的思辨和归纳演绎能力。

  聂震宁说,当下全民阅读已经到了从提高阅读率上升为提高阅读力的阶段。“以前只是说开卷有益,但现在还得读好了、读会了、把书读懂了。读懂,就是把书读薄了,能举一反三了,能够联想了。”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