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中原的“皮旅”,从巩义这个小村子“起家”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1月29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申子仲

  在革命老区巩义市涉村镇上庄村,皮司令的大名和各色版本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从省会上郑少或连霍高速,取道焦桐高速,经省道235进入上庄村,扑面而来的,就是街道两旁的宣传栏和照片墙,倾诉着皮定均率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此荡寇锄奸的战斗历史。而如今的上庄村,也被这段历史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红色记忆美丽新村”。

皮司令来到咱豫西

  巩义市涉村镇膀压伏牛、臂揽五指岭、脚踏嵩岳,头枕盘龙山,这块风水宝地是豫西军民抗日战争的核心区,红色遗址集中,战斗史实丰富。境内有河南省级文保单位2处,郑州市级文保单位3处,巩义市级文保单位6处。

  “1944年10月,皮定钧司令率部队进驻巩县,司令部开始设在新中镇茶店村,1945年春移驻涉村镇上庄村。这是因为,上庄村的官道,是当年通往登封、密县的必经之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村庄周边多山,便于我军隐蔽实力开展游击。”“红色文化示范街”导游的介绍,一下子把记者的思绪穿越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抗战时期,上庄村相继被日寇、地方民团、八路军三股势力交叉占领。1942 年,正处抗日战争关键时期,河南遭遇空前饥荒。共产党为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当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倒地运动”。将地主大量兼并的农民土地,以原价赎买还地于民,由此,我党在群众中树立了极高威望,夯实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时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大好。节节败退的“小日本”上演最后的疯狂,发动中原战役做困兽之斗,河南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重镇相继沦陷。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作出了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部署。同年4月,毛泽东致电滕代远、邓小平,着手开辟豫西基地。7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精锐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开辟敌后根据地。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方升普任副司令员,郭林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次年春,皮司令率部队移驻涉村镇,司令部就设在上庄。由于前期群众工作做得扎实牢靠,“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局面。

祠堂里的司令部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的旧址,为当年丁、李、田三家的祠堂,主体建筑为典型的清代民居硬山式砖木结构,板瓦盖顶,均座北向南,面阔三间,至今仍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

  丁家祠堂居中,东西为李家、田家祠堂,原有青砖灰瓦房20余间,现存14间,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布局联合一体形成特色建筑群。据了解,三姓祠堂连基而建,在中国民俗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三姓祠堂建筑群气势雄浑,还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究竟有多气派多风雅,单看李家祠堂的大门楹联便可见一斑——“鼻祖传老子犹龙道德参天地,世家述太白倚马文章横古今”,把炼丹的太上老君,和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都请出来坐镇了。估计“神人仙家”也想不到,1945年,有一位八路军的司令员会暂住二位的“仙居”指挥战斗。

  而司令部之所以设在祠堂里,就是为了不扰民。据介绍,丁家祠堂是司令员皮定钧、政委徐子荣和副司令员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等的办公室;李家祠堂是皮定钧住室和作战研究室;田家祠堂是徐子荣、方升普和郭林祥住室,特务连也居住在祠堂中。司令部所属政治部、司法科和电台等单位,分居在3农民家里。

  作战研究室紧挨着皮定钧的卧室,卧室里,还有一张皮司令用来休息的旧床。

  皮定钧司令作战有多神!

  当年,就是从这间10多平方米低矮的作战室里,下发了一道道战斗指令,指挥了琉璃庙沟、大冶、黑石关、缑氏等大大小小200多场战斗,先后歼敌3500余人。同时,先遣支队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由15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并相继建立了嵩山和箕山2个专署,巩县、伊川、临汝、登封、广武等8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以及伊洛等2个办事处,豫西抗日根据地“扩容”至两万多平方公里,战略上沟通了华北老根据地和中原解放区的联系,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有利条件。

斯是陋室 ,也能整出大动静

  三姓祠堂往东百步之遥,便是中共河南地委党校旧址。再往东北数百米,则为巩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保存非常完整。

  建于1944年的巩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现存青砖瓦房及窑洞6间,虽然只有占地100多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职能非常齐备,甚至还保存着当时八路军使用的菜窖和石碾。整个政府分为机要室、灶房、接待室、磨坊和油印室。进门有一影壁,上有神龛一个;东厢房为两个机要室,机要室为一深 8米、长 3 米半的石窑洞;宾客接待室设在房屋中间;西厢房为油印室;政府旁为电讯室;另有审讯室一间,以作审查奸细之用。

  比起现今的机关办公大楼,看着眼前“寒酸”的政府旧址,很难想象,当年威震中原的“皮旅”,就是从这些破旧窑洞和清代民居里“起家”的。

  回眸那段抗击侵略者的历史,率军杀敌且于1955年成为“开国将军”的“河南老乡”也不少,除了大名鼎鼎的上将许世友,还有郑维山、李德生、廖政国等等名将,而所谓“革命的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抗战期间,这些出身河南的将军,比起皮司令,“作战轨迹”发生在河南境内则偏少。而豫西,不止豫西,整个中原大地,可以说处处可寻皮定均将军的足迹。

有一支队伍叫“皮旅”

  皮定均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贫民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13岁参加当地农协会,1928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入党。而中国近代军史,对这位出生安徽的皮司令的评价,亮点就是“豫西抗日显英雄,中原突围建奇功”。

  抗日战争中期,129师派皮定均挺进豫北开辟敌后作战。皮定均首战攻打辉县西部薄壁镇,后势如破竹拿下林县,组建了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随后的1944年9月,皮定均率部驰骋豫西大地,独立奋战三个半月,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足迹遍布郑州市现辖的巩义、荥阳、新密、登封一带。皮定均一路走,一路打鬼子,夜袭白沙镇、血战佛光峪都在豫西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夜袭登封机场,一役解救被俘河南民工两万多人。

  抗战胜利后,皮定均离开豫西,进军豫南桐柏山。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约22万人将中原军区6万余部队围困在湖北大悟县狭长地带内。皮定均临危受命,率7000余众,用疑兵之计,连续3天阻击敌军22万兵力,掩护主力顺利突围。后率部孤军转战24昼夜,横跨鄂豫皖3省,历经23次大小战斗,行程1000余公里,以3个团5000人的完整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传奇战例。

  中原突围到达苏皖根据地后,皮定钧所部于46年10月编入华中野战军,1948年2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为第37旅,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3纵队37旅。因为皮定钧的大名,也因为麾下敢于牺牲、作风顽强的作战风格,该师被广大军民尊称为“皮旅”。

“皮豫北”和“皮桐柏”

  中原大地,恣肆着皮定钧战斗胜利的狂喜,也压抑着皮定均丧子失亲的彻痛。

  皮定均的第一个孩子就叫“皮豫北”。

  当年率部开辟豫北根据地时,皮定钧的妻子张烽怀孕。孩子还没出生,皮定均就起好了名字,无论男女,都叫皮豫北。孩子快要降生的时候,皮司令又率部去了豫西。而皮家的长子出生后寄养在老乡家里,不幸一岁多时拉肚子脱水夭折。这个孩子,皮定均连一面都没见过。。

  第二个孩子,也是皮司令的长女,名叫“皮桐柏”。这个孩子是妻子张烽在豫南桐柏山怀上的。然而,不幸的是,很快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了,张烽徒步穿越封锁线转移,最终虽成功突围,而孩子却早产了,不久也夭折。

  “传奇虎将”皮定均在河南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却解救了沦陷在铁蹄下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从豫北挥师豫西,从豫西转战豫南,河南人民,忘不了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 。

  1986年11月21日,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纪念碑。现在,该旧址早已成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

  新时代的上庄村,将如何更生动地讲好皮司令的传奇故事?

  涉村镇上庄村村委主任丁志权告诉记者:按照巩义市委市政府、涉村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上庄村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广泛传承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摘星夺旗、产业发展等工作。

  联合浅井村豫西抗日军政干校旧址、洪河村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野战医院旧址、北庄村引水隧洞等红色基地,实现抱团发展,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中共巩义市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