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个项目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量领跑全国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4月13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4月13日上午,素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之称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发布,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等三个考古项目上榜。至此,河南共有44个项目入选历届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充分彰显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实力和地位。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发现中国最早“宫殿”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2020年5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实证了以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该遗址还新发现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殿”。

专家认为,从发现的三重环壕、巨型夯土高台宫宇建筑、北寝南朝、左右并列、一门三道等遗存现象看,双槐树遗址的宫寝宫宇“礼制”布局直接影响了此后的陶寺和二里头等夏商都城规划布局,是历史时期都城规制的源头。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粮仓城邑”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淮阳时庄遗址是2019年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时庄村发掘的,历经两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员曹艳朋介绍,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在中原地区发现陆浑戎王族大墓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2020年年底,洛阳伊川徐阳墓地新发现一座春秋时期大墓,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从中国西北迁往中原洛阳伊川的历史,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发展方面的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吴业恒介绍,这座标号为M15的墓保存完好,随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纹铜编钟、编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围分布有陪葬车马坑。“车马坑陪葬对应的是高等级贵族墓葬,另外,从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青铜礼器来看,应该是一座王级大墓。”吴业恒说,这也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

【独特地位】河南44个项目入选历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始于1990年,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

截至2020年已经举办了28届,共有280项考古发现最终入选,其中河南以44个的数量稳居排行榜第一名,充分说明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独特地位。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