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家王巍回应三星堆九大争论,还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4月16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前不久,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500余件重要文物,令人惊喜的同时,也给了大家无穷无尽的遐想。

  4月15日,著名考古学家、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专家咨询组组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首次专题讲述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关于三星堆遗址的争论焦点问题,王巍一一回应,同时还透露了不少新消息。

【一】

祭祀坑还是器物坑?是同时埋的吗?

  三十多年来的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一批震惊世界的文物。那么,这些大坑,到底是祭祀坑还是器物坑?是同时埋的吗?

  有人说是祭祀坑,因为发现了烧火的痕迹。但也有人推测,不像是祭祀坑,可能是三星堆亡国的物证,敌对势力灭了三星堆,祭祀用具被敌人毁弃。

  “目前,很难断定到底是祭祀坑还是器物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第一现场。”王巍说,1至6号坑的方向基本一致,7号、8号坑是垂直的,这应该可以说明7、8号坑的年代很可能是三星堆文明最后的年代,也有可能是最早的。

  那么,这些坑里的器物,到底是谁埋的?

  “有人说,是三星堆人埋的,比如说迁都。但迁都为什么要埋这些东西,按道理说,迁都了也可以继续用。为什么埋?这个还是谜。但也不排除宗教信仰的改变,不用这些东西了,开启了另外一套祭祀或者信仰系统。”

【二】

三星堆和金沙啥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都分布在成都平原,而考古发现证明,两地都流行黄金面具,面具上都有鱼鸟弓箭的图案。与此同时,两个遗址的坑内,都出土了大量象牙。另外,通过两地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

  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也有明显不同。比如,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人像、青铜面具,而金沙遗址没有类似发现。

  王巍认为,两个遗址年代上前后衔接,此消彼长。金沙遗址是在继承三星堆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因素形成的,但在信仰方面与三星堆有所不同,不排除是不同势力集团的权利更迭。

【三】

三星堆与境外文明有无关系?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尤其是青铜人像、青铜面具,和以中原文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青铜器明显不同,因此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域外文明,甚至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

  “我认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很正常的,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夏商王朝的冶金术就是在西亚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王巍说,目前不能排除境外文明因素曾对三星堆文化产生过影响,比如黄金面具和金杖以及对黄金的重视。

  “但是,要论证两者之间、两个文化或者文明之间发生过密切的交流,我个人认为,应当符合几个条件:一是时间上基本同时,不应相差数百年甚至更长。二是在距离上,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该接近。如果很远,应当找到中间的环节。三是两者应当极为相似,而不是貌似,以至于很难认为他们是独自发明的。 ”王巍说,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交流符合上述条件,如玉壁、玉琮、戈,都是最好的证据。而论证三星堆是否接受了境外文明的影响,也应该符合这几个条件。文明交流互鉴需要证据,目前,似乎还没有这几个方面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三星堆受到了境外文明的影响。

【四】

出土的大批象牙和海贝,来自哪里?

  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批象牙和海贝。不少人认为,这应该与印度洋有关。

  “象牙和海贝的发现,并不能说明三星堆就与印度或者其他地方有关联。”王巍解释,象牙,以当时此地的气候条件,有大象生活完全是正常的。在那个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相当于今天的长江流域,而当时长江流域的气候相当于现在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

  “至于海贝,殷墟也曾经出土了大量海贝,与三星堆几个坑内的海贝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研究表明,殷墟的海贝并不出自印度洋,而是出自我国东海及南海。那么,三星堆的海贝到底是来自殷墟还是来自印度洋,应当由研究贝类的学者来回答。”王巍表示,作为考古人,他会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注意寻找相关线索。

【五】

青铜人像和面具有啥作用?

  在三星堆一、二号坑中,出土了纵目青铜面具、青铜大立人、黄金权杖、青铜神树,而在此次考古发掘中,也出现了大批青铜面具。那么,这些青铜人像和面具有啥作用?是不是当时人类的真是反应?

  王巍说,出土的人像带着面具,不是真人的形象。不能说看到面具,就是当时人真实的面像。那些不戴面具的青铜小人,或许才是当时人们真正的面相。

  这些青铜人像,应该是一系列神的形象,之所以出现大小的不同,因为神也有地位的不同,神话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世界中有王、有官僚、有平民,神话世界也有类似的反映。

  王巍还透露了一个最新消息: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铜面具,高65厘米,宽138厘米,重达一百多斤,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三号坑出土了一件,应该比二号坑内出土的这件还要大。至于多大,目前正在清理之中。而青铜面具上的纵目,一定是神化的形象,因为现实中的人肯定不会是这般模样。

【六】

三星堆和金沙的人们是否使用了文字?

  文字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而在考古领域,则十分看重相关文字信息。安阳殷墟出土了大批甲骨文,对于三星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能否出现相关文字记录,三星堆和金沙人是否使用了文字?

  “我认为,三星堆人使用文字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地区的文字还是符号。”王巍说, 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有待于对出土文物进行多学科的系列研究。

  前不久,王巍来到了三星堆考古现场,亲眼见证了发掘进程。那么,最近是否又有了新发现?

  “昨天,我给四川同行打电话,想了解最新的考古发掘情况,但可能让大家失望了,现在的进展不大。毕竟,考古是细活。”王巍说。

【七】

考古学家有意压低三星堆的年代?

  对于三星堆的年代,三星堆和夏商王朝的时间关系,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考古学家有意压低三星堆的年代,本来是4600年,非要说它晚于夏商王朝,以便炮制夏商王朝先进的假象。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王巍解释,从有人活动到最终衰落,三星堆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王巍说,一期是宝墩文化,大约是4600年至3600年前期间;二期是三星堆文化,约在3600-3000年前期间,和商王朝殷墟年代大体一致;三期是金沙·十二桥文化,约在3000-2700年前期间,此后就进入东周时期的蜀国了。

  “所以说,不能看到铜人就和4600年联系在一起。”王巍说。

【八】

蜀地的丝绸来自何处?

  在此次发掘的三星堆遗址四号坑中,考古人员测出有丝蛋白存在,这说明坑内曾埋放过丝绸。而在一些典籍中,曾有蜀国第一代王蚕丛教蜀地养蚕缫丝的传说。

  那么,包括三星堆在内的蜀地丝绸,到底从何而来?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养蚕缫丝很可能是中原地区先民的发明。”王巍提供了四个证据:第一,早在1926年,考古大家李济先生就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出半个蚕茧;第二,在刚刚获得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骨雕蚕;第三,在距离巩义双槐树遗址不远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丝织品残片;第四,去年,山西夏县师村出土了四件距今6000多年的石制蚕蛹。

  王巍认为,四川新石器时代先民来源之一,是迁居甘肃南部的仰韶文化先民的一支经过岷山,沿着岷江来到成都平原。因此,不排除是他们把黄河流域的养蚕缫丝技术带到了成都平原。

【九】

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啥关系?

  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究竟是什么关系?

  王巍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两次受到中原的影响。

  “三星堆文化早期接受了二里头文化的影响,比如三星堆发现了玉璋、玉戈、玉刀构成的仪仗用具,此外还有玉琮、玉璧等祭祀用的玉器。到了三星堆文化晚期和金沙·十二桥文化时期,则更多的接受了商王朝文化的影响,例如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传播等。所以说,三星堆古城和’祭祀坑’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发生过密切的联系,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冶金术和以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为代表的中原礼制的强烈影响。与此同时,他在信仰方面保持了鲜明的自身特色。”

  有考古学家认为,在夏商王朝时期,中原文明和周围文明如同月朗星稀,但在王巍看来,实则不然,夏商王朝的同时周围也有很多文明,周围的文化也受到夏商王朝的技术比如冶金术和礼制的影响,甚至在香港、越南还曾出土过牙璋,显现了夏代后期中原地区的核心地位。

  “三星堆文化和在其后的金沙·十二桥文化共同构成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星空中十分璀璨的一颗星。”王巍说。

  猛犸编辑 周莉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