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十年,是国内最“长寿”音乐综艺不断破解综N代难题的十年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10月18日


引领

对音乐多元化的种种探索
 除了给乐坛输送新鲜血液,之前采访时,节目的宣传总监也曾多次提到,“好声音”还重新定义了国内音乐综艺的制作标准,“音响团队、收音团队、包括你的音乐审美都是专业的,像乐队总监刘卓、音响总监金少刚和他们团队都是灿星最早在国内合作的一些专业团队”。当然,在音乐形态和审美表达上,每一年的“好声音”也会做更加多元化的新探索。“其实我们每一年在做节目的时候都会有争议,到底是唱大家听得比较多的歌曲,还是唱一些相对小众化的歌曲。”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尝试新事物。不管是对爵士、Soul、摇滚、民谣、电子音乐、阿卡贝拉的推广和鼓励,还是对黑嗓、嘻哈、二次元音乐的融合探索,都可以看出节目组的努力。2012年,东方今报记者在第一季“好声音”现场,作为评委为学员投票,当唱爵士的袁娅维淘汰时,她的导师刘欢曾讲过一段话,大意是“希望未来我们的音乐榜单可以分类,有主流的、摇滚的、民谣的、爵士的”,可以说,当时处于巅峰期“好声音”的推广,也为嘻哈、乐队节目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而经过十年的探索,本季“好声音”在音乐类型多样化上更进一步,无论何种风格,只要有“好声音”都会有属于他们的舞台。比如,本季节目中,大家可以看到摇滚风的谭轩辕和壮煜亮,R&B唱作人step.jad依加以及极具未来感的赛博格乐队MiniG迷你机,风格相当多元。在节目组看来,音乐也是传递文化和情感的重要媒介,“不同方言地域性极强的歌曲往往能够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引发一部分人的共情”,所以本季节目中,粤语歌曲的出现频率颇高,无论是唱着粤语经典最终夺冠的伍珂玥,还是用粤语原创的于梓贝,她们都透过这种极具情绪化的表达唤起了观众们对于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回忆。 
 
节目总导演金磊曾说过一句话“时间很公平,它最终会出答案。曾经你播撒下去的种子,现在开花结果了……”可以看到,很多在“好声音”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节目指引下不断追梦,也登上了“好声音”的舞台,95后甚至00后成为了主力。这些年,从节目中人气选手的风格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对于音乐审美的变化。“年轻音乐人现在变得不太在意传统的眼光,喜欢做创新的音乐形式,更具有独立精神。对于一个音乐节目的导演组来讲,我们有责任去发现和注意到音乐文化市场的一些最新潮流的变化,然后把它在节目中呈现出来。”
  
困境

“流量担当”变小众后的变革与自救 
九年前,《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一炮而红,收视率从一开始的破1不断飙升,最高的时候破了6,一时风光无两,应该是彼时“流量”最高的选秀节目。只是,随着这几年网综的崛起,短视频的迅速爆发,不可避免分流了年轻人的关注度和娱乐时间。曾经受众最广的“流量担当”,如今却变得“小众”,作为演唱实力标杆的“好声音”们,人气也不敌现场不敢全开麦的“爱豆”——“好声音”这十年,也折射出电视节目生存环境的变化,大众喜爱音乐类型的变化。节目热度被大热网综分流带来的压力与困惑,以及专业音乐节目自身发展的瓶颈与优势,也成为电视人深思的议题。
 
事实上,一个综艺的IP,想要延续五年甚至十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节目组也坦承,综艺的属性天然就是一个“快消”产物,需要不断随着周围环境变化而变化,如何解决“综N代难题”几乎是每个长寿综艺必须面临的课题。“我们本季‘好声音’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变革与自救是必要的。”新鲜感需要有,因此在《2021中国好声音》中出现了一些新角色和新赛制。本季节目依然保留着最具辨识度的“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转椅盲选赛,但却加入了导师助教的角色,将导师转椅玩法再次升级,导师与导师助教均有权分别为他们心中的好声音转身,但决定权仍在导师。这样的变化使得节目的赛制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导师助教的角色也增加了音乐评判的参考维度,也为导师进一步了解歌手提供了空间。“导师+导师助教的模式,其实就是把‘熟悉感’和‘创新度’用‘熟面孔新角色’做创作平衡点,在保证节目原本受众需求的同时,拓展更大层面的大众需求。”
 
即便不谈外界压力,对于一档做了十年的音乐节目来说,自身的发展也会遭遇瓶颈。节目组的主创们也多次谈到,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歌曲。他们希望学员在这个舞台上主要演唱中文歌曲,但是这么多音乐节目,这些年下来,优秀的华语经典作品,已经被翻唱了一遍又一遍。包括今年总决赛的舞台上,学员们演唱的《月半小夜曲》、《飘雪》、《最爱》、《MELODY》等歌曲都是数年前甚至是近30年前的歌曲——优秀华语新鲜歌曲的缺失和匮乏是所有音乐节目遇到的难题。
 因此,节目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增加原创音乐的比例。“原创是所有音乐品类中门槛最高的一种,它需要同时调动创作者的专业技能和人生经验,天然带有一种稀缺性。”节目组主创坦言,观众对于原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成长为综艺主要受众的“Z世代”,崇尚个性化与独立性,对“原创音乐”有更高的认同感,但同时,随着音乐市场教育逐步普及,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同”也并不容易。从今年“好声音”的舞台来看,的确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原创作品,在全国24强学员中,就有11位学员曾展现过自己的原创能力。而本季夺冠热门王靖雯一首首原创歌曲不仅唱哭了导师,也打动了观众,这也是本季的一大看点。只是新鲜的原创不及热门老歌更容易传唱,所以,节目组也在寻找这之间的平衡。
 机遇

坚守音乐本质找到与时代精神的连接点 
尽管这些年节目组也在不断反思总结与创新,但收视率整体下滑与关注度的降低也是不争的事实。相反,这几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明日之子》、《青春有你》等几档大热音乐类网综则做出了现象级的节目,一些从中火起来的选手已迅速成为新鲜的“流量担当”,包括灿星自己制作的《这!就是街舞》系列,都成为新的“流量”出口。有的“流量”来的快也去的快,但在当下能氪金的粉丝还是相当可观。相比而言,这几年电视综艺很难打造出“爆款节目”和“爆款新人”。
 
说到这个话题,一位圈内知名音乐人在接受猛犸记者采访提到,“好声音”最大的优势是品牌效应以及“我也可以”的平民音乐梦,短板则是呈现形式过于单一,注重歌曲而不注重选手的性格特点展示。以实力说话最大程度上屏蔽了炒作的可能性,但也不太利于圈粉。对于粉丝来说,歌手成名过程没有参与感的话,忠诚度和黏连性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看到“好声音”缺少水花时他一度怀疑“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但到了今年,他的想法有了改观,“从‘好声音’提到的‘与时代共振’、‘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等可以看出,他们的格局更大了,这个节目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是对音乐综艺生态更迭的见证。”当然,在他看来,更珍贵的是这档节目是平民音乐人的造梦舞台,“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节目的存在很有意义,特别是今年广电通知网综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的环节之后,‘爱豆’们的选秀停了,对于唯一还存在的老牌音乐选秀来说,是一个很好机遇”。他原本觉得“太专业而不够有意思”的特点,也是这档节目的最大优势。

的确,相对于打造一个人气“爱豆”,节目组更注重的是音乐传播力,他们希望选择的是未来能够代表华语乐坛唱出更多好歌曲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一个未来可能会进入偶像产业的人才。而说到格局,“好声音”的主创们也谈到,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要想真正被广泛的大众所认可或喜爱,归根到底节目所传递的价值要符合时下主流。“综艺并非娱乐而已,它既然是呈现给大众,便应该有一种责任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觉得,若是一档节目纯粹为着前者的观赏性而歪曲主流价值观,误导大众,即便乘一时侥幸获得“成功”,也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尊重音乐,重视原创,以老带新,这些都是音乐综艺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价值,也是本季好声音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节目让真正有实力的人拥有舞台,坚持音乐审美与信仰,同时在节目环节的设计中,将音乐与中国社会现实与文化的深刻结合,努力去营造属于全球华人的音乐情感纽带,“‘好声音’试图用音乐与当下社会达成共识,与时代精神找到可匹配的连接点,最终使观众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好声音”会继续办下去,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档长寿的音乐综艺,而是一部记录时代变化的音乐生活史。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