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专访 | 柏杨之子郭本城:永不再发行《丑陋的中国人》,长辈的决定我们都支持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11月25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著名作家柏杨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丑陋的中国人》。在柏杨先生去世13年、骨灰安葬于河南福寿园11年之后,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女士日前宣布,拒绝将《丑陋的中国人》摘文选入中国台湾地区中学一年级国文教材,并正式向两岸出版商声明,“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那么,幕后情况到底如何?张香华女士的决定,是否代表整个家族?11月25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柏杨先生之子、“柏杨文创”执行长郭本城。
(柏杨)
【一】长辈的决定我们都支持,陈旧的思维在进步的潮流里需要跟进与改进
柏杨初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20年3月7日出生于河南通许县,祖籍河南辉县常村镇常北村,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台湾《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为海峡两岸所熟知。
(柏杨)
柏杨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其中最知名的就是1985年出版的《丑陋的中国人》。
在这本书中,柏杨先生强烈批判上世纪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等为代表的劣根性,并把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柏杨写这本书是希望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有则改之,反省自身,让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丑陋的中国人》自出版后,畅销两岸。
然而,让读者意外的是,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女士日前宣布,拒绝将《丑陋的中国人》摘文选入中国台湾地区一年级国文教材,并正式向两岸出版商声明,“依柏杨生前交代,如今将永远停止发行《丑陋的中国人》”。
张香华表示,《丑陋的中国人》如今应“功成身退”,与台湾的远流出版社、中国大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4年合约到期后,不再发行此书,“甚至希望两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书”。
她说:“柏杨生前一再交代,当大陆文明已经进步了,就要废除这本书的发行”。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两岸读者的强烈关注,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丑陋的中国人》一本难求。
“《丑陋的中国人》于2024年合约到期后不再发行,引起两岸热烈讨论,我倒觉得有些意外。”柏杨先生之子、“柏杨文创”执行长郭本城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说,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纠葛,每个民族也都有感情的牵挂。“我们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普遍处在清苦的家庭,当年太多的禁忌,而现在也全都开放了。”
郭本城说,时代不同、年代不同,不能老是纠结在陈旧的思维里。“所以,正如张(香华)阿姨所说,《丑陋的中国人》如今应该功成身退了。长辈的决定我们都支持,因为陈旧的思维,在进步的潮流里,是需要跟进与改进的。”
【二】“父亲从未否定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只是’爱之深、痛之切’罢了”
其实,自2016年以来,柏杨遗孀张香华女士就不断收到授权柏杨作品进入台湾地区教科书的邀请,但都被她回绝了。
按照张香华的说法,曾经作为教师的她,对现在台湾教育和新课纲“去中国化”甚至“反中”实在无法苟同,尤其痛心于如今的“国文”和历史教材,删减文言文、以“东亚史”观点取代“中国史”等现象,这些从根本上说,是台当局“去中国化”的教学策略。在这样一个教育背景下,台湾的青少年在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即便读了柏杨的文章,也不可能领会柏杨的精神,势必会误读这本书。这也是张香华决定不再出版《丑陋的中国人》的重要原因。
(2010年9月12日,柏杨骨灰安葬暨纪念像揭幕仪式在河南福寿园举行,郭本城抱着父亲的骨灰盒)
柏杨先生在世的时候,如何看待《丑陋的中国人》?跟子女是否提起过?
“苏格拉底曾说,’我比别人知道多的,是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而父亲则说,’我们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因此,在1985年,父亲出版了《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我们民族性的许多缺点。美国最权威的《纽约时报》,就将父亲比喻为东方的’伏尔泰’。”郭本城说,这本书出版后,在全球华人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对柏杨先生发起了愤怒的攻击。
“其实,父亲从未否定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只是’爱之深、痛之切’罢了!看了这本书,有的知识分子能够警醒,有的保守份子却勃然大怒。不过,正如父亲所说,’我们的美德真的很多,可惜的是,都在书上。’”对此,在台湾生活60多年的郭本城,感受也相当深刻。
“有了《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书中认识自己的缺点,而如何改善才是自己最艰难的功课。”郭本城说。
时光荏苒,几十年间早已是沧海桑田的变化,看看当今中国,早已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经济、文化、军事无不让世界瞩目。如果柏杨还健在,应该也为自己曾经写过一部唤醒民众的作品而骄傲。
【三】父亲安葬在河南福寿园,自己每隔两年就会从台湾回到郑州祭祀
柏杨生前一直对故乡念念不忘,他曾经在郑州题词:“饮故乡水,见故乡人,越来越醇厚的,是这份乡土之情”。对祖国及故乡始终不渝的情感跃然纸上,直到临终前,他的遗愿也是将自己埋在故土。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柏杨先生因肺炎并呼吸衰竭病逝于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年88岁。
2008年5月17日,依其遗愿,家属将柏杨的部分骨灰撒入台湾绿岛海域。经过张香华的努力,柏杨另一部分骨灰于2010年9月12日被安葬在故乡河南新郑的福寿园陵园。
(2010年9月12日,柏杨骨灰安葬暨纪念像揭幕仪式后,家属和工作人员合影)
当时,包括张香华女士、郭本城先生在内的诸多家人,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现场进行了采访并刊发了报道。
(2010年9月12日,柏杨骨灰安葬在河南福寿园,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梁新慧采访张香华女士)
“您的那篇报道,我存档了。谢谢你们对柏杨先生的关注。”郭本城说,他几乎每隔两年就会从台湾回到河南,2016年一年中回来了两次。
“2020年是父亲百岁冥诞,却因为疫情延烧无法成行。等到两岸都不需再隔离时,我就要回去了。非常期待看到我的大姐和二姐,以及所有的好朋友们。”郭本城透露,目前,除了他和弟弟在台湾之外,大姐在河南新乡市,二姐在陕西西安市,小妹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全家人保持着联络。
近年来,经常往来于台湾和河南的郭本城,对于郑州的发展变化,啧啧称羡。
“记得郑州在做地铁工程的时候,在一个圆环高架上,堵车非常严重。有次演讲迟到一个钟头,实在愧对读者朋友。现在多条地铁通车,多条地铁在建,四通八达,肯定舒缓了地上的交通。”
郭本城说,大陆的进步众所皆知,他在大陆坐过无数次高铁,最大的感觉就是快速、舒适。“大陆的朋友经常会指着天空问我:您看蓝天,跟您去年回来有什么不同?我说:被大楼挡住一半啦!由此可见大陆的建设突飞猛进。”
如今的郭本城,依然担任“柏杨文创”执行长,近几年跟电影公司合作一些策划与剧本。另外,他还把近年的工作和文章整理出两本电子书,放在网络上供读者、网友阅读。
此时,位于新郑的河南福寿园内,虽已初冬,但芳草如茵。柏杨先生墓前,时不时迎来拜谒的市民,而镌刻在墓碑上的“不为君王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14个字,熠熠生辉。
(柏杨先生墓)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