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密集在人民日报发文的背后,是对“真功夫,好作品”的呼唤

来源: 大象新闻 2022年05月20日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吴净净

“每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都应该是吃透生活、提炼生活、演绎生活的结果”、“真正成就一名演员的,是一条为人民创作、踏踏实实‘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之路”……这是演员张小斐今天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生活是创作和表演的源头活水》中的话。很快,#演员张小斐人民日报撰文#登上了热搜。事实上,张小斐并不是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发文的艺人,最近一段时间,吴京、刘烨、邓超、冯远征、王凯、黄轩、海清等多位在影视行业深耕数年的演员,以及王源、易烊千玺等年轻的人气艺人,都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他们聊家国情怀,谈幕后故事,细数文艺作品的创作心得,每一次发文都会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而“明星《人民日报》发文”引来“艺人内卷拼文笔”等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观众对于明星德行与真功夫的呼唤,以及对真正能引发共鸣的优质作品的期待。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为展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显著成就,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自去年持续推出“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栏目,范迪安、铁凝、黄豆豆、何沐阳、田沁鑫、乌兰图雅、邰丽华等作家、导演、舞蹈家、歌手等代表都先后撰文谈文艺作品创作。登上热搜的刘烨、邓超、黄轩、张小斐等知名演员与他们一样,谈论的内容也多与新时代下的文艺创作相关,比如在新时代下要如何讲好时代故事,以及如何演绎好时代变迁中奋斗者的故事。

这一点演员刘烨深有体会。他曾在今年5月10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用真情演绎平凡英雄》,“回想从影20多年来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凡为观众所喜爱、所津津乐道的,其创作灵感和养分无不扎扎实实地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于平凡中涵养不凡的人民群众”。他提到自己的成名作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里面的人物就实实在在地来自生活中的普通人。还有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扮演的共产党员方孟敖,是潜伏于敌人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是无数隐姓埋名、置生死于度外的隐秘战线英雄的缩影。而电影《守岛人》更是对“人民楷模”王继才的深情刻画与热烈赞颂。他记得,拍摄那半年多,躲避台风、烈日下暴晒、被礁石磕出血再常见不过,导演也一直鼓劲:“我们要用王继才的精神来拍王继才。”影片上映后的见面会上,有一位女士含着眼泪对主创说:“谢谢你们,我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我在电影中看到了王继才的坚守,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够被电影记录、被时代记住,我很感动。”所以,刘烨也感慨,“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每一处都有值得歌颂的平凡英雄。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去表现,就会有所收获”。

对此,演员邓超也有同感,他在《用心演绎奋斗者的故事》中谈到,“对新时代演员来说,‘信念’植根于伟大时代,‘具体’来自无数奋斗者的故事”。他提到2020年参与的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创作,“在剧本创作初期,我和俞白眉导演深入陕北采风,这一‘扎’,如获至宝。中国大地上发生着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有这么多充满魅力、充满情感的现实人物!这种真实,为创作带来无穷力量。”

同样,饰演过多位英模人物的演员黄轩,也在《能够饰演这些拼搏者是我的荣幸》中表达了自己“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心情。“在和角色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近距离感受时代拼搏者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脱贫攻坚题材作品《山海情》中“马得福”这个人物。他说,大西北的土地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晒着那里的太阳,吹着那里的风,吃着那里的沙土,一下子就成了剧里的人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优秀文艺作品和成功艺术形象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凭借《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一角,获得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的张小斐,谈到一部电影和角色成功背后的要素,“《你好,李焕英》是导演贾玲用尽爱与思念拍出的电影,它的成功说明,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她在《生活是创作和表演的源头活水》一文中写道,“每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都应该是吃透生活、提炼生活、演绎生活的结果。”她说,身为演员,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永葆敬畏之心、赤诚之心,在不同角色的塑造中磨砺技艺、练就真本事。

此外,吴京谈了自己的作品《战狼》、《流浪地球》和《长津湖》创作心得、王源在《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中聊起经典作品《小兵张嘎》对自己的影响,易烊千玺也谈到了七次参加央视春晚的感受,他说,会一直保持饱满的情绪,并希望能够将新时代的新风范传递给更多人……不论行业资历深浅,不谈咖位大小,当他们褪去明星光环,回归到演员的职业本身,谈起自己的作品,聊创作的心得,表演的感悟,塑造人物的收获时,反而展现了另一种魅力,这自然会让见惯了无聊、无趣明星热搜的网友们惊喜。

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聊业务,这样的明星热搜之所以成为一股清流,其实也是因为这几年,大家对于不务正业的演员们,没有内功“仗红行凶”的流量们,反感到了极致。大家都明白,如今国内当明星是零成本、高收入的行当,才华、美貌和魅力不再是必备条件,但他们却拿着天价片酬,干着抢C位、造人设、耍大牌、炒CP、撕番、魔改剧本、轧戏、抠图等令人不耻的勾当。

资本下场,粉丝护体,在数据和流量的重重保护下,一些所谓的当红艺人道德底线越来越低,业务水平更是完全谈不上。前几年,演技为负数的流量艺人纷纷进军影视行业,与逐利的资本联手,贡献了一堆除了粉丝无人关注的垃圾作品。演戏基本靠配音,偶有及格水平就被粉丝剪出来夸“炸裂”,相形之下,及格水平的演员也变“老戏骨”,戏稍微不错的变“教科书”,戏好的直接变“殿堂级”。

而那些原本有作品的实力演员呢?大象新闻记者在采访多位娱乐圈内人士时不少人提到,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一线艺人不上综艺了,因为比起泡在剧组里磨戏几个月,上综艺真是轻松又赚钱。不会唱歌可以假唱,说话没水平有人帮你写,背不下来会有提词器,“艺人就像个工具人一样,出现在那里就行了。而且自从有了提词器,很多歌手连自己歌的歌词都不记了,现场完全不和观众交流,斜着眼珠子死盯提词器对口型,收了钱又不肯花时间准备,我们也很鄙视”。

这种歪风邪气起来后很难再回去,在这种大背景下,这几年当红或一线艺人又频繁塌房,不断给已经快要麻木的看客们“暴击”,这中间更是出现了诸如“六边形塌房战士”的失德艺人,在经历了艺人失德退圈,触犯法律被刑拘等种种大事件后,饱受流量与饭圈恶习之苦的网友们,终于感受到了“清朗行动”的威力。如今,远离那些“抓马”的娱乐圈奇葩现象,网友们更希望看到,艺人们能回归到用作品说话的正道上来。

所以,在不少圈内人看来,请一线艺人在《人民日报》上谈作品,并非为这些艺人背书,而是释放一种信号,同时也是正本清源:艺人们就应该用扎实的业务水平和优秀的文艺作品来赢得大众的喜爱,拼演技、拼作品,拼才华,拼德行,而不是比话题、比热度、比流量。尤其是这些当红艺人,拥有着娱乐圈最优质的资源和最大的话题权,更应该爱惜羽毛,坚守艺术理想,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作出能引发观众共鸣的优秀作品。要知道,追星的意义在于,这颗星能否指引你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作为公众人物,影响力不是用来引导粉丝打投氪金,而是可以谈谈业务,来引导粉丝之间良性互动和深度思考。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能在《人民日报》上发文,对艺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自我鞭策,希望他们德行兼备,真能像文中所说,深入生活,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塑造好鲜活、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拍出中国电影的精气神儿,用优秀作品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不负观众的期待。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