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生鲜联手双汇 消费者一键吃上“放心肉”

来源: 2016年09月12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食品消费已从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食品安全也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社会性话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肉、蛋、奶、菜、粮这些日常生活刚需食品中,肉类排在第一位,猪肉则以65%左右的占比稳居中国人畜禽肉类消费榜首,因此,猪肉的安全受关注的程度最高。

  9月9日,京东生鲜“遍寻天下鲜”活动来到中原大地—河南漯河,与全球最大的猪肉养殖加工企业——双汇合作签约,养殖加工源头企业与电商平台的强强联手,为全国消费者带来最具品质的放心肉。

  品控 + 冷链 = 消费者的“定心丸”

  近年来,“注水肉”、“私屠滥宰”等问题层出不穷,为肉类产品的消费蒙上阴影。

  “京东生鲜致力于让每个家庭、每位消费者都能够吃上健康、安全、安心的食材”,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运营总经理唐诣深在京东与双汇战略签约现场如是说。

  本着这样的原则,今年8月开始,京东生鲜的Sourcing团队便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优质食材,筛选原产地覆盖全产业链的优质供应商、地方龙头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全流程的参与,对产品进行全程把控。此次签约双汇,也正是看到了他在质量监管上的决心和能力。

  双汇30多年专心做猪肉,现有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链,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了30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及配套产业;同时坚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把采购、生产、销售关,实行进厂原料批批检测、生猪在线头头检验、出厂产品批批检查,从源头严把产品品质关,将安全隐患从源头排除。

  按照国家标准,一般把上市销售的肉类品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三类。冷鲜肉、冷冻肉均是屠宰后迅速进行冷却处理,并在后续加工、流通、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范围内储存(冷鲜肉冷却及保存环境为0-4℃;冷冻肉一般是在零下18℃以下)。这对存储和运输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必须要有专业的冷链车全程配送,且必须严格监管车辆的温度环境。京东在自建冷链物流方面的优势,是双汇选择与其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双汇发展副总裁兼生鲜品事业部总经理马相杰表示。

  众所周知,京东在冷链物流方面的建设是志向高远——“三年投入一百亿搭建京东冷链物流网”。目前,京东的自有冷库均按照高标准建设,不仅在冷仓部分有多个温控区域,还拥有深冷、冷冻、冷藏、控温四大温层的专属冷藏车。对于此次签约的双汇旗下产品,京东冷链物流将针对不同肉品对温度的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全程温控保障。

  同时,发挥双汇遍布全国的加工基地和京东冷链配送体系的优势,为消费者匹配最近距离的产品供应源,保障产品在最短时间内,从产地直抵消费者餐桌,减少流通环节,缩短配送时效,从实处提升消费体验。

  传统企业借力电商平台 加速供给侧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需求日趋丰富多元,并开始向服务化、个性化升级。相比于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供给模式则显得严重滞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人几乎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人均猪肉消费是世界其他国家的4.6倍。消费市场容量、消费需求的升级倒逼肉类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的同时,不断释放新的消费需求。

  “双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食材最大的障碍是国内的地区封锁、诸侯经济、地方保护主义,” 双汇集团掌门人万隆曾不止一次的感叹。2016年,双汇提出了“创新转型、开创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稳高温、上低温”的经营方针,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的经济形态下,电商平台的介入,则为传统企业改革提供助益。“京东生鲜除了在冷链物流、全程品控方面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外,利用京东平台的流量、大数据等,突破区域限制,真正助推传统企业转型,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表示。

  目前,京东平台已有1.8亿活跃用户,基于与腾讯独家排他的战略合作,同时享有高达7.62亿的微信月活跃用户和8.77亿的QQ月活跃用户的海量用户池。在物流仓储体系方面,结合大数据可以直接做到精准的需求预测和管理,可以帮助传统企业整合线上线下渠道,预估生产规模和配备物流需要,建设更为智能的供应链,缩短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厂商到消费者餐桌的“一键直达”,真正做到新鲜品质有保障,优化用户体验。

  在营销方面,还可以通过京东交易数据和腾讯社交数据,对用户的购买习惯和社交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定位消费人群,为产品创新做指引,帮助双汇把握住未来消费趋势,迅速适应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仅占农产品零售总额的3.4%,预计2017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所谓供给侧改革,需求不足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对于农副产品加工生产这类重型生产企业,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经济增长放缓的现状之下急需考虑的问题。通过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可以在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帮助传统企业变“轻”,使之匹配消费升级下的消费需求转变。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