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送我的“护心宝镜”

来源: 2016年09月20日

□康士建

先母逝世十年了。在这3650个阴阳两隔的日夜中为儿思念绵绵,冥冥中似感老人家还时常福佑和指点着我们。据母亲说,她原籍晋南运城一带,祖上三、四代时逃难至陇东镇原川郑村。母亲自幼便养成吃苦耐劳、与人为善的性格,她终生保持了劳动妇女本色。回想母亲的一生,印象最深的是老人家善良淳朴、宅心仁厚,人生词典充满慈心善念。

母亲善解人意、厚道博爱

母亲善解人意,与亲属邻里交往惯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善待家人亲戚,善交工友邻里,凡有求于她必有良好回应。“人生在世谁都不容易,凡事要多替人家着想”是母亲常挂嘴边的名言,也是日常行为。

她厚道博爱,遇有误会惯于先反躬自省,总把人往好处想;记不得她与谁争吵或抱怨过,更未与谁“结过梁子”。母亲尊奉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并终身践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信誉。

尽管如此,母亲之善亦有底线,涉及公私是非不会退让。早年她在建工实验室工作,发现有工友将报废的玻璃瓶、剩布头和卷线私带回家就予以劝阻,为此遭人白眼、讥讽也不后悔。

母亲是闲不住的人,记忆中无论在自家还是到子女家小住,不是洗理扫除就是帮厨种花,除了偶尔外出或晚间看看电视,几无闲坐之暇。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伴随了她一生。

母亲不仅能干会干,还有一套过日子的说道,诸如“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辈子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兴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好比浪淘沙”“不听老人言必定受西寒”“凡事要有备无患不怕一万但怕万一”等等。她精打细算、心灵手巧,强调购物有所值、物品尽其用,会过日子出了名。我从母亲宁折不弯、乐观淡定的言行中,领悟了许多做人做事哲理。

母亲教导我要谦虚谨慎保持普通一兵本色

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然教子人人会、道行有高低。回溯往事,深感母亲教子有方,教养结合。既立家规,又引导监督。她进疆初期在军属扫盲班学认字,文化水平不高,却长于归纳总结,教子自有其管用套路。重启发自觉。类似“小偷针大偷金”“玩笑不当死伤人”等治家故事,劝喻我们后复讲给孙辈听。

她认为新社会三百六十行不分高低贵贱,任何职业都光荣,只要能学一行精一行养活自己、贡献社会就行。子女学习成绩有高有低,有时某门功课成绩不好,她很少简单斥责,总是启迪我们搞清原因、领会真知,别怨天尤人,不会的就问老师同学,别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我晚间做语文作业,她常在灯下熬夜陪着做针线活,听我念造句、作文,谈其认同或不认可的字句段落意见。那温馨场景恍若昨夜。

从军离家后每次见母亲或通电话,她问我最多的,除了身体怎样就是思想状况,尤其是当我从连指导员调进团以上机关直至总部职务渐高、从边防一线调入大中城市直至首都条件完好,最难忘的是母亲每次质朴深情的教诲:三儿啊!大城市大机关工作生活条件好,可人情世故可能不如基层单纯,是非也多,要谦虚谨慎、保持普通一兵本色,在花花世界里要把握住自己,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始终不忘本,千万别沾染不良习气……一次次提醒如同保持优良思想作风的“预防针”“紧箍咒”,督促我拒腐蚀、永不沾。

近年看到或听说不少往昔熟悉的领导和战友蜕变沉沦走向革命反面,为之心疼的同时,更加感谢母亲早年殷殷教诲和多年来“面命”“背书”,深深影响着为儿的人生思维和修为,恰如洁身自好的“护心宝镜”。

母亲重首次教育重习惯养成

母亲重首次教育。她深谙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品德教化从娃抓起、纠错于萌芽三昧,育儿抓点滴养成、源头矫治。

我们小时吃饭有点浪费要禁食或罚站,兄弟为小事争吵要训谕大的,与伙伴吵嘴打架回家更要挨训甚至挨打、逼我去道歉;强调“事不过三”,倘若“像八戒般记吃不记打”将加重“惩治”。

我儿时爱集邮,有次放学时捡到个信封,见里边有十几张喜欢的风光纪念邮票,在原地等了许久未见人来取就带回家。晚上做完作业收拾书包时,做家务活的母亲瞥见信袋问我袋里装啥、哪来的,见我支吾其词就再三追问,我只好从实道出。母亲严肃批评我拾票而昧还不说实话,我强辩的确是捡的绝非偷的,她听后更气,苦口婆心批评我拾物不交公还私存就不对,遂罚我面壁反思,直到我认错为止,次日得知我上交老师才了结。这类“三娘教子”长记性的事虽不多但刻骨铭心,以致我年逾花甲亦难忘。

重习惯养成。母亲来京看我们闲谈带儿孙体会,认为积习成益或成弊,关键在持之以恒培育良好品行。望着老人饱经沧桑布满皱纹的容颜不觉想到,这每道沟壑不都蕴含着哺育子孙健康成长的心血操劳和生命密码吗?

回想起来确实如此。她始终为儿表率自不需多言,工作敬业竭诚奉献,生活勤苦任劳任怨,敬老爱幼克己礼人先人后己等嘉言懿行,已成子孙“活的人生教科书”,潜移默化注入我们为人处世的血脉基因;同时立规矩抓落实一丝不苟,诸如家务活分工到人且有数量质量标准,全家吃饭“茶七饭八酒倒满”、老人未动碗筷他人不能动,睡前毛巾缸盆衣裤鞋袜置放有序,进出家门都得告知家人,客来要问候走时要告别,子女每天上学情况要如实告知父母等等,违规者即使是疼爱的晚辈也会被斥责绝不例外。

母亲一生的品格影响着后辈们不断进步

现在可告慰母亲的是,我们兄妹不负厚望,个个事业有成;孙辈在天南海北本职岗位上各得其所,都在为中华崛起奋斗。

我们为母亲骄傲,母亲在天之灵也会因我们自豪吧。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报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母亲正是一位善于建德抱德者。子孙们对老人家的纪念将永不间断!

多年过度操劳淘尽母亲的健康。她虽过了民间所谓“七十三”却终未熬过“八十四”的“坎儿”,2006年8月9日深夜撒手人间。送殡那天竟有四五百位老少宾朋来吊唁。许多人深情回忆母亲种种美好往事,为她去世倍感惋惜;我望着母亲生前微笑的遗像和众多花圈挽联悼词唁文,蓦然想起臧克家名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母亲虽然是个平凡主妇,但她用敬老护幼博爱无疆的善念良行,诠释了美好人生的真谛。这情景,是对她毕生积善积德的褒扬,也是对我们子女亲属的教化。

人生命苦短,但活在人心即永生!敬爱的慈母,您的美好品行永为我们记怀和传颂!

您是否了解祖辈父辈曾经的过往、贤德善俗?家国天下,家是基点,而厚重的中原文明,也是由这些闪烁于平凡的过往与家风,绵绵聚集而成……

东方今报《家事家风》栏目为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找寻长辈平凡一生中的精彩,加以记录,讲给我们的孩子,让家事家风代代传承。

欢迎供稿或提供素材,栏目邮箱:78742815@qq.com

联系电话:18638572720

微信号:gezhi101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