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第三代领军人物杨云超:不想当画家的陶瓷艺术大师 不是好企业家

来源: 2016年12月23日

▶作为第三代汝瓷领军人物,汝州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云超最初的梦想不过是当个画家,但因缘际会,他进入了陶瓷行业,从车间工人干到天青釉实验组,从翻模工干到包装设计师,他几乎成了陶瓷产业链的全才。但在他的理念里,更愿意当一位艺术家。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首席记者李长需/文

袁晓强/图

画家梦破灭

他当起车间工人

“如果让我在企业家与艺术家之间选择,我更愿意选择艺术家这个角色。”聊到高兴处,杨云超挥舞着胳膊,一再强调。

有着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他,早在高中时代,就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最初的艺术启蒙,就是跟着舅舅学习绘画,素描、色彩、造型都有一定造诣,在当时的汝州颇有名气。然而命运不济,1980年毕业时,并没有艺术专业招生,他无缘进入高校深造。

当年9月,高考失意的他,意外地迎来命运的转机:时任省文联主席张少文看他是棵好苗子,便把他推荐给县委书记;县委书记让他进入汝瓷二厂当工人。

杨云超进厂之后从车间工人干起,干了一个月就被调到汝官窑技术恢复实验组,主要做造型设计。

因18美元被折腾20多天

本以为生活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

1984年4月,上班不久的杨云超有了第一次出差的机会——跟副厂长张天庆到北京参加旅游品展销会。

杨云超没想到,他们的汝瓷产品那样抢手,不到四天就卖光了。其中一尊弥勒佛,被一位美国女士买走,她给了18美元。最令他骄傲的是,刚复出不久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还特意来到他的跟前,询问汝瓷的生产情况。“她穿着灰涤咔衣服,个子高高的,后面跟着几个人,很和蔼。”杨云超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换了外汇,还得到大领导关注,这在当时是很光荣的事。从展销会回来,副厂长向县委领导汇报时,说换到了美元。在当时,美元可是稀罕物,连县委领导都没见过。半年之后,领导忽然想起了美元,让厂长拿过去开开眼界。

厂长去找杨云超,但杨云超拿不出来,因为早在展销会期间美元就被人换走了。他当时并不知道美元的重大意义,更想不到县领导想看。

厂里拿不出美元,无法跟领导交代,这就变成了重大“政治事件”。厂里追着不放,大会批小会批,杨云超被折腾了20多天之后,最终被分到车间做翻模工。

从翻模工到统管全厂生产包装

他再次“出头”是在1986年。这一年,厂里换了新厂长。新厂长李聚万上任后,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在一夜之间做出一个模具。他就找到杨云超,问他能做不。杨云超说能,只要给他准备一个200瓦的灯泡,以及12点的夜班饭。

第二天六七点,熬了一夜的杨云超果然交出了模具。

杨云超被另眼相看。李聚万就把他调出生产车间,让他直接到洛阳学习包装设计。三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就统管起全厂的生产包装。不到一年,全国六运会召开在即,组委会决定定制一套汝瓷纪念品,包装设计任务就落到杨云超头上。杨云超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烫金技术,设计出的包装非常成功。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风波又来了。因为运用的是最先进的包装技术,所以成本相对高了不少。于是,有人告他的状,说他吃了不少回扣。但他问心无愧,他把整个设计过程写了18页的报告交给厂长,同时也要求辞职。

汝瓷一厂成功恢复豆绿釉技术

厂长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没批准他辞职,让他回到汝瓷技术恢复实验组。回实验组的第三天,他就跟技术厂长马荣杰、老专家孟玉松到北京出差,为汝瓷天青釉的恢复奔波。

恢复汝瓷的生产,一直是多少代人的梦想。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曾经批示,要“发掘祖国文化遗产”。为响应号召,临汝县(汝州市的前身)1956年就开始实验恢复豆绿釉技术。

在临汝县的临河店乡临河店村,解放前有个叫李少初的,在烧制瓦缸、瓦盆的同时试烧汝瓷。他实验还没成功,就解放了。他的窑场后来成了汝瓷一厂。

汝瓷一厂领衔实验恢复豆绿釉的,是老工人郭遂;郭遂经过数百次反复试烧和分析,成功恢复了豆绿釉技术。他因此成为全国劳模,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