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故事

来源: 2017年01月05日

【特约撰稿人介绍】

吴涛,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秦汉史的教学与科研,出版专著四部,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获河南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7年的元旦刚过,今天就说说元旦的故事。

元,是开始的意思。旦,大家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太阳跃出地平线,表示旭日东升。元旦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说元旦的故事,还是要先从历法开始说起。

□作者吴涛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薛晨飞整理

古代“日历”要皇帝说了算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一年之中,天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所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人们逐渐有了年的概念。尤其是作为农耕民族,我们的先民需要根据自然的节律来安排农业生产,历法尤其重要。

根据儒家文献《尚书·尧典》的记载,尧任命羲和制定了历法:“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传世文献《大戴礼记》中还有一篇《夏小正》,据说记载的是夏代的历法。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去证实的事情。

关于历法,最早的可信材料就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殷商时期人们已经有了历法,有了干支,也有了闰月。到了西周以后,大量的传世文献和出土的金文材料,使得我们对周代的历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此后,历朝历代都把编制历法看成是朝廷的一项重大事务来做。而且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制定并颁布历法不仅是朝廷的责任,更是天子独享的权力。除了天子,没有任何人有颁布历法的权力。比如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在开头解释“元年春王正月”这几个字的时候,就说这里所使用的是周天子的历法,而之所以强调所使用的历法是周天子颁布的历法,就是要表彰天下的一统。

儒家《公羊》学派认为,一个新的朝代建立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颁布新的历法,公布新的官服式样,这叫“改正朔,易服色”。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百姓耳目一新,让大家知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他们认为,夏朝的历法是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殷商王朝建立后,为了表示自己是新获得上天任命的天子,就把一年的开头提前了一个月,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西周王朝灭商以后,又颁布了新的历法,新的历法将一年的开始又提前了一个月,以建子之月为岁首。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有多少能获得考古学的支持,但是,周代历法的确是以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

秦朝的“元旦”是十月初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在全天下推行颛顼历。这个历法的标志就是以每年的十月为一年的开头。所以对于秦朝而言,十月初一,是非常隆重的新年。有趣的是,十月虽然是一年的开头,但是依然叫十月。当时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秦末陈胜起兵的时间是秦二世元年七月,到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失败。很多人以为陈胜是坚持了一年半,其实他从秦二世元年七月起兵,到二世二年十二月,大家数一下就知道,他起义之后不到六个月就被杀了。

到了汉朝,一开始也沿用了秦朝的历法,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一百多年间始终都把十月初一作为元旦。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那些儒生天天在汉武帝身边讲,我们不能再沿用秦朝的历法了。后来汉武帝就让落下闳、司马迁等人一起制定了新的历法,这个历法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使用,所以被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正式把正月改为岁首,正月初一,就成了元旦。从此以后,除了在王莽时期、曹魏初年和武则天的时期之外,其他时间里一年的开头都是正月初一。此后虽然还不断有新的历法颁布实施,但元旦的日子并没有发生改变。

如此这般,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为了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保持一致,中华民国宣布废除传统农历,采用公历。这样,民国元年的元旦,就是公历1912年1月1日。

明治维新把农历节日照搬到公历

那么,传统的农历和现在的公历有什么区别呢?现行公历叫格里高利历,是十三世纪教皇格里高利所颁布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大概为365天,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个月。

而农历则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历法,以30天为大月,以29天为小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来制定历法就是纯阴历。纯阴历的一年为354天或者355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差大约11天。

为了解决这样的差距,中国古人想到了设置闰月,也就是每三年左右设置一个闰月来弥补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差距。现行农历采取的是十九年七置闰的方法来解决。

那么闰月该如何设置呢?人们把地球每年在黄道上移动360°,从冬至起,每隔30°设为一中气。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如果某个月没有中气,就把这个月设置为闰月。简单点儿说,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平均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假如某个月里只有一个节气,就在这个月设置一个闰月。

因而,中国传统的农历,并不是单纯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它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在整个东亚地区,都采用中国的农历。到现在为止,朝鲜、韩国、越南的民间,还在使用着我们的农历。

日本人本来也是采用农历的,明治维新后改用公历。而且改得相当彻底,不仅政府不用农历,就连民间也不用农历。他们还把农历的节日全部照搬到公历上去,比如七夕节,他们就把它挪到公历的七月七日。因而,在普通日本人的观念里,七月七日他不会想到七七事变,而是想到了七夕。

中华民国改行公历之后,民间也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不接受公历,大家的日常生活,依然按照农历来安排。后来,政府不得不强力推行,甚至规定不允许过农历新年。当时王闿运就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来嘲笑政府: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然采用公历纪年,而且废除了民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改民国三十八年为公元1949年。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