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上当,这不科学!——中原信托教您如何理智刺破非法集资骗局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19年09月10日

  有没有一个投资产品,收益率年化100%,期限3个月,1元起投,当日计息,能随时赎回?这种产品,倒是经常能在“**人上当,血本无归”的新闻里看到。因为这样的“投资产品”,在专业人士眼中处处充满了“不科学”,下面为您解疑释惑。

  【不科学一】超短期限,随时赎回

  人们都知道,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投资获利,都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效益,一个正常的“投资产品”也应该有合理的投资期限。举个例子:A机构借给B公司一笔钱,B公司用来购买设备进行生产,资金到位后,B公司需要安装设备、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回收货款等一系列运作,才能赚取利润。如果A机构1个月后就要收回该笔款项,往往是不现实的,不符合基本的商业规律。所以市场上的正规理财产品,才都会根据不同项目,设置合理的产品期限,确保借款人可以真正有效运用这笔资金。非法集资的不法分子为了吸引投资者,设置了很短的期限,给人造成一种可以轻松赚快钱的假象,实际上是不符合常识的。

  随时赎回,在各类“宝宝”类产品上有时也能看到,为什么也不科学呢?因为“宝宝”类产品大多数是货币基金,这种产品可以1日赎回,但是相应的收益率也很低。在投资中也有一个基本逻辑,期限越短,赎回越灵活,收益率相应也越低。比如银行活期存款的利率就比定期存款要低;相应地,期限越短的贷款利率也越低,像大家熟悉的房贷,5年期的利率一般都是低于10年期的。如果一款产品随时赎回,期限还短,还能给高额收益,那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不科学二】

  超高收益

  “超高收益”一直是非法集资骗术的核心,其中也具有两个“不科学”的核心要点。

  第一,高收益没有合理的来源。目前社会上各行业利润率一般不会超过20%/年。但是非法集资号称项目收益可以高达100%/年以上,甚至更高,完全不符合事实。

  第二,投资产品缺乏合理融资理由。很多非法集资号称项目有政府背景支持,高科技,或包含电子、互联网等新概念。但实际上,真正的政府支持项目往往都有国家政策和银行等金融企业的优惠和支持,融资成本低廉,不需要向公众以畸高利率融资。而高科技企业或新型商业理念的企业,一般会选择专业的投资机构或投资基金来进行融资,这些投资机构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具投资眼光。创业企业擅自对公众融资,很容易触及非法集资红线,所以这些企业一般也不会对公众募资。

  总结起来就是,面对收益率高过“常识”的项目,一定要谨慎选择。而收益率较高的项目一般很难缺少投资资金,且会优先选择成本低廉的投资机构。在有些非法集资案例中,还有受骗者借钱投入非法集资,意图“吃”两者之间的利差,但是受骗者没有仔细想想,如果这个项目这么好,集资者怎么不直接自己去找可以借钱的机构去借成本更“低廉”的资金呢?

  【不科学三】

  超低起投

  一般正规投资产品都有一定的投资门槛,比如银行理财有些是几万或者十万起投,而信托等理财产品一般是100万元起投。这些设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投资均有风险,投资门槛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满足越高投资门槛的投资人,资金往往越充裕,风险承受力越强。收益率越高的投资产品,投资门槛往往也越高。比如信托产品,就需要满足“合格投资人”的条件,要求资产300万元以上,且有一定投资经验才能认购。其次,低投资门槛意味着募集相同体量资金,需要更多的投资人投资,这会增加投资机构的成本。比如募集1000万资金,需要投资100万的投资者10人,合同一天就可以签完,而同样金额,需要投资1万的投资者1000人,就需要投资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服务投资人。正规投资机构的收入来自投资资金的管理费或服务费用,相对比较低廉,募集1万元的资金,为投资机构带来的可能只有几十元的收入,降低起投金额,增加投资人数,往往会得不偿失。

  但非法集资的不法分子没有这些顾虑,他们盯住的是投资人的本金,并且完全不顾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一般不会设置起投门槛。

  非法集资的产品,经常是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的。但是很多人被高额收益蒙蔽了双眼,被人骗走血汗钱。希望大家在面对天上掉下的看似“完美”的“馅饼”时,先不要想自己为何如此“幸运”,而是多想想这个“馅饼”为什么要砸在自己的头上,做到冷静投资,捂好自己的“钱袋子”。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