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韵

来源: 2015年05月08日

▶天下第一山王屋山,被道教确定为天下第一洞天,历朝历代道教活动在此,增添了令世人瞩目的光环。从秦汉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在,神秘的仙山吸引历代诗人寄情济源山水,文人墨客求仕访贤常来常往的地方,闲暇之时,他们寄情济源山水,吟诗作词,为济源这座仙山留下宝贵财富。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唐·明皇帝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本篇选自《全唐诗·卷三》。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他工诗能文,通音律,善书法,多次临王屋山,玉真观、济源境内太行径。命司马承祯自选形胜,于王屋山建观而居,并召见司马承祯讨论道术,准其妹玉真公主赴玉阳山修建玄都观学道、众多大臣、学者亦为之应和,为王屋山留下传颂古今的诗篇。

紫芝歌

汉·四皓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

本篇选自清《济源县志·卷十六》。四皓,汉代轵人(今济源轵城镇境内),一曰东园公,二曰角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均为秦汉时期的贤士,王屋山有避秦沟。

上阳台

唐·李白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本篇选自《中国道教名山·王屋山》。此诗来源于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李白唯一传世手迹《上阳台贴》,还有宋徽宗的亲笔题跋及历代收藏印玺。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建国后献给中央国务院。1958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李白一生写过无数与名山宫观、道教神仙有关的诗,但留下来的亲笔墨迹只有这一件,是他浏览道教第一冬天王屋山阳台宫时写得行草书《上阳台贴》

以天坛灵寿杖送莘老

宋·黄庭坚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

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本篇选自清《济源县志·艺文》。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有《山谷集》等,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

天坛道中

金·元好问

芳树阴阴鸟语哗,绿云晴雪映红霞。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本篇选自《续济源县志·卷十一》元好问:金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题天坛

元·丘处机

四面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

每看晴日移苍影,常说寒潭卧黑龙。

沆瀣要和千载药,茯苓先斸万年松。

拟寻活计忝真趣,又隔烟萝第几重。

本篇选自清《济源县志·卷十六》。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元代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派创立者。创建北邙山长春观,于今济源轵城柏林村。

咏紫微宫

明·王铎

秋深吹雨晚风漆,旧简金书有玉泥。

白瀑横飞骚客上,青天倒落古峰西。

固琴土宇中原蹴,神鬼灵光五岳低。

万岁千秋鬼鹤客,重寻花洞路还迷。

本篇选自《王铎诗稿》。此书有咏济源王屋山诗多首,现选一首。王铎:明末清初贰臣、书画家。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游天坛值雪

清·金农

璿房璚室路幽微,晨降云軿万玉妃。

记取年年石幢侧,仙人剪水作花飞。

本篇选自《王屋山志》。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现代诗人汪国真

2014年7月18日上午,汪国真先生到济源王屋山景区采风。他感叹王屋山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和秀丽景色,认为王屋山自然风光美,历史文化深,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行至王屋山日精峰,诗人在一块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墨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今,斯人已去,这句曾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话仍在高高的王屋山上熠熠生辉。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