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每年新增15.9万 专家建议 家庭接纳很重要 治疗以系统训练为主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4月15日

    河南省儿童医院执行副院长、主任医师尚清坐诊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卢怀涛

    他们学说话比其他孩子慢好多,教了半天才学会的“爸爸”“妈妈”,过一会儿就忘了;他们与同龄孩子不合群,几乎无目光对视,叫名字也很少反应;他们穿同一件衣服、吃固定食物,对疼痛、热、冷感觉麻木;喜欢无目的地跑来跑去……他们可能是自闭症患儿。

    近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就自闭症问题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执行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学科带头人(兼)尚清主任医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朱重林,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些特殊孩子。

    【症状】

    他们智力或高或低,但都缺乏社交能力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很多人一提起孤独症就认为这些孩子一点都不跟人交流、不说话、智商很低。其实,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缺乏社交沟通技巧。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具有特殊的才能,认知能力较好。”河南省儿童医院执行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尚清介绍,孤独症患儿千人千面,有智力很低的也有智商很高的“天才”,有一辈子没有语言的,也有说得停不下来的,有对小纸片痴迷的,也有对抽水马桶声音痴迷的,这些表现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孩子社会性差,不会社交互动及感觉调节障碍。

    “自闭症患儿存在社会互动和交流障碍,同时有不寻常的刻板行为、狭窄的兴趣,不可预期变化的适应困难,以及感官的超敏性为主要特点。60%遗传因素,40%与环境、神经系统异常有关。目前研究未发现与教养方式有关。”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朱重林表示。

    【数据】

    每年新增15.9万,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类别首位

    对于中国自闭症发现率,朱重林表示,根据发表在《Molecular Autism》期刊上的研究,首次大规模的中国自闭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自闭症患病率达到1%左右,这和西方国家的患病率是一致的。

    “在我国,孤独症患儿发现率为0.7%,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类别首位。患者总数可能超过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万,每年我国新增患儿15.9万。”尚清指出。

    “孤独症目前病因不明确,大量的研究发现该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尚清指出,已经发现有些患儿存在染色体和基因等遗传学改变,有些患儿与围产期损伤、母孕期风疹病毒感染、口服丙戊酸药物等生化环境因素有关。

    【治疗】

    目前仍无有效药物,治疗以系统性行为训练为主

    “孤独症是一个症状学疾患,其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的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尚清表示。

    “对患儿进行诊断时除了进行行为学观察,有时也借助于孤独症的筛查量表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 以及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尚清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教育、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地板时光、关键反应训练等。

    “目前仍无明确治疗自闭症的有效药物,大多数的药物仅在患儿出现明显的破坏性、攻击性及情绪不稳时作为辅助治疗使用。”朱重林说,更多的治疗仍以系统性的行为训练为主,目的是提高患儿整体生活能力。

    【观点】

    要重视家庭干预,进行系统性行为训练

    “接纳很重要。比自闭症更可怕的是冷漠态度和自我封闭。家庭和社会要学会用接纳态度对待他们。培养和训练的重点是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朱重林表示。

    尚清强调,我国最新的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中指出“干预越早效果越好,确诊患儿要立即干预,对可疑的患儿也应及时进行干预”。

    尚清提醒说:“家庭干预一定要跟上,干预必须是医疗机构和家庭相结合的,除了医疗机构的干预,家长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知道用什么方法带教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怎么支持到孩子。”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