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缕缕光 照耀青年人的从医之路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09月09日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卢怀涛/文 受访者供图

  我们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老师,也会用“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疼”赞美医生。在医疗界,有一特殊人群,他们担当教师和医生两个角色。

  面对患者,他们是医生,是专家;面对学生,他们是老师,是带路人。他们不仅是医术医德的践行者,更是仁德之术的传承者。他们发着光——大医之光,照耀着青年人的从医之路。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东方今报推出《大医·师说》专题报道,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三位专家分别分享从医心得,讲述他们的“师”路历程。

  【睿智之光】廖世秀:医学生要有对生命敬畏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师节到了,我也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祝福,特别开心。我觉得教学的过程中,倾心传授知识,真心对学生好,学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也会继续传递下去,回报社会。”9月8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博士后导师廖世秀说。

  在廖世秀看来,她从事的医学遗传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但对民众健康尤其是预防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宝宝、诊断遗传疾病等方面有很大帮助。“随着大家对优生优育、诊治遗传病等重视程度提升,前来就诊的育龄夫妇越来越多。”

  “最忙的时候一般就是坐门诊,一直看病号,经常忘了下班时间。甚至是中午就在诊室吃个盒饭,下午接着门诊。”廖世秀告诉记者。

  即使医院工作再忙,廖世秀也从来没有放松教学工作。她认为,所有老师的表率就是孔子,世上最好的师生关系是孔子和子路,她非常认同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理念到现在也依然很适合用于教书育人。

  “能够考上医学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说智商都不低。医学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包括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所以,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廖世秀经常告诫学生:“能够毕业仅仅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你们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有些人难成“大家”?廖世秀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来说上完研究生,他们就要有一个选择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对职业有所规划,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有些孩子确实很聪明,但是总想走捷径,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成为一个领域内的“大家”。

  在廖世秀眼里,“研究生毕业、博士毕业并不意味着出师,还需要掌握很多临床技能、科研技能、不断积累实战经验;还要有一个对生命敬畏的态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我认为这一点对医学生特别重要。”

  【勤勉之光】王敏:连续值班24个小时,收治8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

  “最忙的一次连续值班24小时,收治了8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所有的医疗文件全部书写完毕,只吃了一顿饭。”9月8日,郑州人民医院外科住培专业基地教学主任、外科学博士王敏回忆说。

  “走出医院的大门,已是第二天的夜晚,听见远处的二七塔传来悠扬的钟声,夹杂着健康路夜市的人间烟火气息;我深吸一口气,累!却感觉活着很有价值,生活很美好!”

  外科医生的日子太繁忙。每天睡前,王敏会把次日手术的要点在心里再过一遍,清晨到了医院,除了查房、一台一台的手术,就是术后的各种治疗操作、医患沟通……常常忙起来忘记了吃饭,手机里的信息也误以为回复过了。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王敏常常被崇拜:这个女子了不得!“外科手术多你体力怎么能受得了?”“你不怕血淋淋?”而在王敏看来,外科手术要用心、用技巧,比的是耐心、信心,是耐力,不是蛮力。

  “真正的外科手术不是血腥画面,而是类似武林高手的境界,除了坚持体育锻炼外,业余时间我基本都用来读书,揣摩手术视频,有时也会去医院的教学中心反复模拟手术技能训练。”

  王敏认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天赋纵然可以加分,但是,老师的传帮带和自己的不断模拟训练,是决胜的法宝。”2019年教师节,郑州人民医院出了一部文集《我心中的好老师》,学生讲述了一个王敏劝饭的故事:有一次查房,一位高龄患者家属端着饭,跟我们倾诉,说老太太刚吃了一点就不愿意吃了,怎么喂都不吃。王敏老师一听,顺手接过家属手里的饭,趴到老太太的耳边轻轻地说:“老太太,咱把这些饭吃了才能有精神,赶快恢复好了就可以早点出院呀。”然后耐心地喂起了饭,还别说,老太太相当配合!

  “这个画面也时常浮现,每次想起的时候内心都是暖暖的,王敏老师对待患者充满耐心与爱心,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是对我们最生动、最实际的示范和教育。”学生在《我心中的好老师》里写道。

  但是,对学生描述的场景,王敏印象全无,也许这只是她无数工作场面中的一幕,但是,却为学生所铭记。“学生的这段文字给我的是更多的激励:时刻牢记言传身教”。

  【精进之光】常国胜:除了正常工作以外 会夜以继日地看书学习

  “科室刚成立的时候,为了筹建科室,完善人员架构,完善设施收治病人,几乎两周没有离开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院长常国胜回忆30年的从医历程说,学生实习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用,因为每次带教都需要补充新知识,除了正常工作以外,会夜以继日地看书学习。

  还有刚刚过去的洪灾疫情,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同事有的去做核酸采样,有的去一线支援,常国胜除了调配人员参加抗洪抗疫,天天留守在科室守护着患者,确保患者安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只有保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才能够在从医的路上越走越长远。”常国胜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

  常国胜认为,医学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作为医生有一定的天分固然重要,可能天分会让一个人对医学产生兴趣,但医生是需要通过职业化的训练和专业培养产生的,是医学教育的产物。

  “老师手把手教,自己努力学,不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医德、较强的抗压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及洞察力,不断追求业务上精益求精和自我完善,可能对一名医生更重要。”常国胜经常告诫学生:通过后天努力,使自己具有综合业务素质并拥有较好的心理弹性更为重要。

  在师生关系上,常国胜有一个观点是:师生是平等的,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升。教学的同时也会增加老师对专业的兴趣和工作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自己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

  “我认为,在坚持有教无类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老师不仅仅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资源,鼓励学生不断完善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实现从生物人走向社会人的全过程,这样才可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和一个完整的人。”

  常国胜希望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不断学习新知识;希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格健全,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自己、爱他人、爱国的情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