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房颤规范化防治 谨防血栓发生

来源: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 2021年12月02日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房颤患者也呈现增长趋势。房颤直接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紊乱,使心功能低下;房颤还因心脏无规律的节律,心耳丧失正常的收缩舒张功能,极易出现部分血液滞留在心耳处或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将造成严重后果。谨防房颤病人血栓的脱落及其并发症是规范房颤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赵明中介绍。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邢鹏举/文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晓冬/图

    【揭秘】 房颤发生原因和导致后果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耳血栓、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或肾梗死等发生。”赵明中说。

    据了解,导致房颤的上游原因很多,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肥胖等因素。正常人在情绪激动、饮酒、劳累甚至过度运动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房颤,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房颤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老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水钠潴留会加重心功能障碍,也很容易诱发房颤。

    赵明中指出,房颤在心室率不快时可无任何症状,在心室率快时,如心室率超过100次/分,可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症状,如头部可出现供血不全的症状,心脏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房颤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治疗】 重在预防血栓、改善症状、防控并发症

    针对房颤极易形成血栓,而血栓又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多年来与房颤的斗争中医疗界也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赵明中介绍,房颤的综合防控管理近年来强调“A、B、C”途径。“A”就是指抗栓及预防卒中;抗栓药物治疗在防止脑栓塞,减少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上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微创介入的方法封堵左心耳,大大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B”途径是指良好的症状控制,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电复律以及消融治疗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改善患者的症状。“C”是指房颤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管理与控制。除药物治疗外,恢复心律还可以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消融治疗;近来由于三个临床研究(Cryo First, Stop AF First以及Early First研究)证实对阵发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优于药物一线治疗,美国FDA批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替代方案,对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以采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作为初始治疗策略。

    【理念】 房颤的管理是预防大于治疗

    而现实生活中,部分患者和家属由于对房颤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紧迫感,认为没有特别不舒服时,不必放在心上,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导致终生遗憾。

    赵明中表示,对于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还是要尽快进行治疗,不能存在侥幸和拖延的思想。因为血栓轻则致残,重则致死,同时复发率高,药物治疗有局限性,尤其对于经过评估极易出现血栓且出血风险高危的患者,目前最佳方案就是“经皮左心耳封堵”微创介入治疗,该方案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可以解决患者后顾之忧。

    赵明中提醒,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要定期复诊,听取医生建议,规范预防与治疗,做好并发症的控制。要意识到预防大于治疗的重要性。

    据了解,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在房颤治疗上目前已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对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治疗也走在前列。该院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名医名片

    赵明中,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心血管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介入中心主任,中德房颤中心主任,大内科及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2016年德国鲁尔大学及2018年德国里欣腾菲尔斯访问学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