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越中规范发展 平民化医院造福省内外患者

来源: 2015年06月27日

——记郑州市管城中医院

▶建于1989年的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不断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加强学科建设,立足中原,深挖中医优势,造福省内外患者,近年来声名鹊起,引起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关注报道,成为后起之秀的典范。□东方今报记者 邢鹏举
扎根基层
用优质服务赢得百姓口碑
管城中医院属于管城区区属二级医院,多年来医院在政府关心和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稳扎稳打,在服务本区域群众的同时,也积极收治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自己口碑。
目前医院设置科室齐全,拥有设备MRI、64排CT、C形臂、CR、彩超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钴60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0余台,中医诊疗设备21种。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4项;院内中药制剂68种;获得国家专利15项。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扶持的中医药建设项目有4个,其中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和周围血管病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已分别于2009年底和2010年底建设完成。2010年,中药房建设项目和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通过审批。2012年,周围血管病科已被批准为“河南省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医院是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教学基地之一,先后获得了“促进文明,诚信医院”“中国质量万里行定点单位”“省、市、区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发挥中医优势
特色疗法引央视多次关注
脑病科、周围血管病科、骨伤科作为医院的拳头科室,近些年来取得了傲人成绩。
脑病科采用“瘫复康八法”对脑瘫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同时研制的“瘫速康”系列中药制剂有10种,被省药监局批准为院内制剂。
周围血管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扶持的中医药建设项目,该科基于中医理论不断完善“通血保”系列药物研究,由省药监局批准为院内制剂并获得国家专利。2011年4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设立“全国中医周围血管病防治技术继续教育基地”。
骨伤科在学科带头人王长勇副院长的带领下,应用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刀、松筋针、拨针、银质针、中药敷贴、中药塌渍、熏洗、血管融通等治疗骨病,对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的关注。如2010年5月6日CCTV13(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告别木偶人》、2011年10月11日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身边的感动——永不放弃》以及CCTV10(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木偶人新生》,等等,讲述了王长勇和他的团队对强直性脊柱炎及股骨头坏死治疗所取得的显著效果。2014年,投资150余万元引进德国Think椎间孔镜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是目前国际脊柱外科公认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2011年4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设立“全国中医骨病宣传教育基地”。
注重医院内涵建设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为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理念。医院成立了以院长李显成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医护人员培训和人才储备。为此,医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制定医院行为规范,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对全院职工进行医院文化培训,要求员工熟悉掌握院训及特定礼仪,教育全院职工信奉和遵守“仁、和、精、诚”的价值观念。
积极开展对南曹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制定相关鼓励措施,设有专人负责对南曹卫生院及卫生室的中医药业务指导。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等问题。
自2005年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努力建设“三好一满意”医院,管城中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一直在不断努力践行这一宗旨。
医院领路人李显成院长
王长勇副院长正在接受央视采访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