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规划延伸至课外 依学生特点来设校园“微”课程

来源: 2015年04月10日

▶一月元旦游艺会、二月多彩迎新春、三月风筝节、四月经典诵读节……自建校以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自主研发系列校园微课程,将学生的课程规划延伸至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中,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实践平台。□东方今报记者 弯继伟/文 李新华/图


特殊“毕业礼物”:

徒步30公里拉练

3月27日上午,在位于洛阳新区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园内,该校六年级的380余名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整装待发,迎接马上要进行的30公里徒步拉练。

上午8时许,队伍准时出发,按照计划安排,学生们沿着洛河南岸洛浦公园,自西向东行进,最终到达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的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然后原路返回,全程约30公里。

出发前,学校为每个学生发了一个面包、一袋榨菜、两根火腿肠和一瓶矿泉水,中途不允许学生购买零食和饮料,要求他们在路途中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分配领到的食物,当天的徒步行进过程中,学生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洛河两岸的美丽风景。学校还给每个班配发几个塑料袋,让学生们沿途欣赏美景的时候,不忘捡拾垃圾,净化环境。

虽然三月的洛阳天气不算很热,但近两个小时的徒步行走后,学生们已是汗流浃背,不少同学累得走不动,也有的脚磨破了走不快,此时,在同一队的学生主动上去搀扶。在这样相互协作下,几个小时过后,除了有个别学生因为体力不支,被家长中途接走外,学生大都圆满完成任务。

30公里徒步拉练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一个“传统”,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体魄的拉练,也是意志、规划、合作、环保意识的拉练,更是师生共同的拉练。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徒步拉练,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们。同时,这也是学校自成立以来,创新开设的校园微课程的一个缩影。

阳春三月

“忙趁东风放纸鸢”

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一直致力于创设校园微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学校以多种课内外活动为载体,把课程的规划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从书本延伸至生活,研发了一系列的校园微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刚刚过去的三月主题活动就是“风筝节”,按照微课程的实施计划,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学风筝”,包括学习与风筝相关的知识、画风筝、做风筝、放风筝、写风筝等。

3月30日下午,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内随处可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学生的身影。当天,该校组织一年级到五年级的1800余名学生一起到这里放风筝,每个学生手中都牵着一个风筝,脸上挂满笑容,在草地上自由地跑来跑去。这些风筝都是学生们动手、动脑的成果,经历了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

按照微课程的授课安排,进入三月后的第一周,每班的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关于风筝的古诗文,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风筝文化及历史;第二周,美术老师就开始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各种风筝绘画颜料的性质和用途,风筝的绘画形式与步骤,风筝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等,并从色彩的搭配、整体效果等方面,让每个班选出5件作品参加学校评比,获奖后在学校橱窗展出,评选“绘画小明星”;到了第三周科学老师则会开展知识讲授,向学生们介绍风筝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并示范制作,要求学生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制作,然后根据制作的精致、构思的新颖、整体的效果,评出“创意小明星”。经历了三个阶段后,才是最后的放风筝展示环节。

当放完风筝后,学生的收获或感悟通过作文的形式展现,又和学科课程紧密相连。


校园“微课程”依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创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张胜辉介绍,之所以叫“微课程”,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微课程只是持续的时间短,实施的频率低,但基本上是全员参与。

“微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每一个或两个月设置一项主题活动课程:一月元旦游艺会,二月多彩迎新春,三月风筝节, 四月经典诵读节,五月感恩节,六月家校互动节,七、八月足球节,九月科技节,十月跳绳节,十一月数学文化节,十二月国际文化节。在小学阶段六个年级中循环实施,形成螺旋上升态势。

同时,每项微课程主题活动的安排是根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而定的,比如三月,由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学校就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怎样制作风筝,了解关于风筝的背景知识,背诵相关风筝的诗词等互动,而六年级的学生则是进行长距离徒步拉练。

“拉练活动也不是学校心血来潮举行的,我们对学生的体质有信心。因为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推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争取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包括早操、上下午大课间,以及校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养成了运动的习惯,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经典诵读节,塑造学校文化气质


一所学校的文化引领着学校的成长,引领着教师的发展,引领着学生的发展。除了拉练、风筝节等与体育相关的户外活动课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校园微课程的开设,还注重对学校自身文化气质的塑造,实现浓浓的校园文化育人的目的。

“无论什么时候,民族的东西才是永恒的东西,民族精神应是融入每个人的血液。因此,我们将读经典等传统课程纳入微课程体系,设立诵读节,让学生从内心开始改变。”张胜辉说。在他看来,经典著作是圣人的智慧,也是儿童心灵的故乡,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有着积极有益的影响。

学校将诵读节的总目标设定为三个阶段:“言语之积累,文学之熏陶”——即通过经典文化诵读,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语文基础。潜移默化促进学生读书量、识字量。简而言之:启智;“人格之陶冶﹑气质之变化”——即通过经典文化诵读,形成道德观念的转变,帮助学生心理与行为发生良性循环。

简而言之:陶情;“翩翩之少年,谦谦之君子”——即通过经典文化诵读,在校园内形成“启蒙养正,少年养志”的文明典雅的校园新风尚。简而言之:树人。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张胜辉


徒步拉练


打开东方今报微信报阅读每天报纸